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鐵一票難求 真的無法可想?

2015年06月29日 09: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28日社論説:臺鐵東部幹線的車票一票難求,鐵路警察局揪出藝品店業者一年半內瘋狂掃票190萬張;之前,也有某工程師冒用他人身分證6個月內買30萬張票的事件,對於一般旅客買不到票,臺鐵似乎只能表示無奈,難道真的沒有法子可想?

  曾在網路訂購火車票的旅客,多有以下類似經驗:即使在臺鐵車票開賣時即下單買票,熱門路線也經常訂不到票,因為車票已被“秒殺”;今年臺鐵端午車票,開賣第一分鐘就被搶訂8萬多張,平均每秒賣出近1500張,到了上午9時總共被訂購了近22萬張票;也就是説,臺鐵的車票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票在開賣的第一分鐘就售出,這種驚人效率,讓人覺得要在臺鐵售票系統搶到車票,是項高難度專業任務,沒有搶票專業能力的一般旅客,根本沒有機會買到票。

  前述買下190萬張車票的藝品店業者,平均每天買票的數量是3500張,碰到熱門時段,訂票的數量應不只此數。媒體指出,一家花蓮最大的藝品店業者,利用“團體訂票程式”掃光臺鐵團體票,而其他業者不示弱,也以“團體訂票程式”搶訂臺鐵團體車票,旅行社利用電腦程式“霸票”,似成常態;搶票,一定要在車票發售的第一時間就啟動,利用程式來下手既精準又快速,非人力可及,一般旅客只有望票興嘆。

  有人搶訂火車票,臺鐵顯然樂觀其成,但是問題出在被搶的票都是熱門時段或地點,其他冷門票依然乏人問津,這就出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車票不足固然令人不滿,但是分配不均則更令人氣憤。鐵路局常表示車票的供應充足,但是民眾卻仍然買不到票,搶票已成為臺鐵熱門路線慣例,可是搶也未必搶得到,就是沒有顧慮到所有旅客的權益。

  火車票如此難買,但是懂得竅門還是能買得到;一名新北市電腦工程師江姓男子涉嫌長期冒用他人身分證號,上網專買臺北往返宜蘭的臺鐵車票,被查出6年間冒名31人,訂票逾5萬次共30多萬張車票。原來一、二審法官認定他犯案共買了近1400張車票,但是更一審再查才發現他是慣犯。這個案子教人不解之處,在於犯案者可以利用31個人頭買到30多萬張票,也就是一個人頭的購買量約為一萬張車票,這樣異常的購票情形,得要到法院更一審才被發現,鐵路局對賣票防弊措施明顯不足。

  全臺灣有如此多的民眾對鐵路車票有需求,公平售票原則十分重要,臺鐵不可只顧著賣票,而不管票都賣給了誰;依現行購票辦法,買臺鐵車票有些必要條件,譬如需出示身分證字號,同一購買者出現大量異常購票情況,自動示警並不困難;而且掃票的單位通常用訂票程式軟體掃票,應該也可以偵測。這些異常事件通常都是在熱門時段搶票時才會出現,網管人員在適時監測網路,並將資料加以分析,應可防堵些掃票行為。

  鐵路警察局可以揪出掃票的藝品店業者,可見提供民眾較公平的購票環境並非不可能;當然執法從嚴也可能嚇阻不當的購票行為,譬如前述的電腦工程師就被重判4年6月徒刑,甚至連法官也促請臺鐵參考各航空公司訂票方式,于網路訂票後以信用卡結帳,或取票時核對雙證件,以杜絕惡意程式或冒名訂票情形,臺鐵豈可對已造成民怨的掃票行為視若無睹。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