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粹苦果 臺灣高鐵全民埋單

2015年01月16日 14: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高鐵面臨破産危機,最快3月恐破産,屆時臺當局“交通部”可能會著手接管。國民黨“立院”黨團拒絕“交通部”有關高鐵的財政改革計劃方案,至今余波盪漾。但高鐵財務困境的根源,民眾很難了解其中原委。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發表金門大學教授周陽山、政治大學教授馬秀如兩位專家聯手合作的文章,對情況惡化到如此地步的原因作了分析:

  首先,臺灣高鐵在立案時的財務規劃並不恰當,不但高估了載運量,而且35年的特許期造成在最初折舊上的負擔,但後期已改為依運量法攤提折舊。因此已非問題之關鍵。其次,高鐵公司在興建期間為籌資所發行的特別股,雖法律形式上為股票,但其經濟實質為負債,為籌資而支付的代價,形式上為股息,但實為高額利息費用。高鐵公司所顯示的形式外觀常與實質脫離。

  法院判決高鐵公司敗訴後,“破産”恐怕會是唯一的一條路,當然這不是民進黨所支援的方案。“交通部”應該深自檢討,窮盡一切可能方法來因應解決,然而五大原始股東,包括大陸工程、富邦、太電、長榮和東元電機,並未依競標時之承諾,投入股本1038億(新台幣,下同),而僅投入約290億元。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

  另外,臺當局出資購地費用也不是原先規劃的1057億元,而是1295億。基於此,即使高鐵35年特許期屆滿回饋金1080億元,亦不可能填補1295億的臺當局支出。兩者之間實際出現了215億元的落差。形成臺當局零出資的神話。

  降價只是選票思維

  一旦法院判決高鐵公司敗訴,“交通部”必須依合約強制接管及收買。至於收買高鐵的金額,須依鑒價結果而定,高速鐵路工程局依去年6月底就高鐵賬面值估算,金額高達3861億元。至於該項經費來源,高鐵局建議向銀行貸款,由未來接續營運的機構繳交權利金額償還。

  “立法院”針對“交通部”所提出的財政改革方案,認為特許期增加40年太長,有圖利特定財團之嫌,卻忽略了它的改善手段是先減資再增資,亦即將大幅度降低前述五大原始股東的持股比例。這正是降低財團影響力的有效方法。

  對於交通部財政改革方案中全民認股,大眾參與一節,“立委”全不在意,反映出“立法院”對勃興中的臺灣公民社會力量嚴重忽視。在“立法院”的主流意見中,似乎只有高鐵降票價讓利這種選票思維,卻忽略了鼓勵民眾參與認股,成為高鐵的新東家,才是解決高鐵財務危機的正途。

  債留子孫真相掩蓋

  當臺當局出資接收高鐵後,由於高鐵本身已改為公營,“立法院”的相關提議,諸如降低票價,打折優惠等措施,將可透過質詢和媒體報導而為選票利基。在此前提下,只有全民埋單和公共財政負擔這一真相被民粹風潮所掩蓋。而債留子孫的巨大苦果,將為高鐵案寫下最沉重的註腳。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