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牌:鑄成臺灣觀光産業蓬勃發展

2015年05月11日 11: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11日社論指出,今年4月29日是“汪辜會談”22週年、“胡連會”10週年;“汪辜會談”開啟兩岸會談先河,“胡連會”奠立兩岸和平丕基,都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更妄指國民黨動輒打“兩岸牌”。豈不知“九二共識”撐起的“兩岸牌”從缺,導致民進黨兩岸政策流於“空心菜”。

  猶如“軟肋”是人體最脆弱部分,民進黨藏掖“九二共識”與“兩岸牌”唯恐不及的“軟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一再聲稱“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這種欲蓋彌彰論調無異將自己的“軟肋”掀給世人看。事實證明,“九二共識”營造的兩岸關係,並由兩岸關係呈現的“兩岸牌”之為用大矣!

  最近7年來,“兩岸牌”效應恰如“言見一善,行其從之,沛然其勢,莫之能禦”,成為臺灣經濟“給力”來源。以臺灣觀光業來説,若無“兩岸牌”就無從開放陸客赴臺觀光;若未開放陸客赴臺觀光,就難以促成觀光産業發展。2008年6月13日,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開啟陸客赴臺觀光紀元。

  發展觀光是馬當局施政重點之一,“行政院”于2009年至2013年推動“六大新興産業”——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文化創意。就“觀光旅遊”項目提出領航拔尖計劃,打造國際觀光魅力據點、推動旅遊資訊與服務、改善觀光産業經營體質、培養國際觀光産業人才、推動旅行業交易安全與品質評鑒。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隨著中産階級觀光群快速擴張,東亞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觀光重地,2013年至2014年間,東南亞更是全球旅客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拜包括臺灣在內的東亞地區已成觀光勝地之賜,更在開放陸客赴臺觀光政策下,得力於政府推動觀光領航拔尖計劃,陸客已成赴臺觀光主客群。

  臺當局對陸客赴臺觀光倍道兼進,亦即赴臺人次、開放城市、飛航班次由少而多、由疏而密,並於2011年開放陸客赴臺自由行。觀光局統計,去年以觀光客為主的赴臺旅客達991萬多人次,其中大陸旅客達398萬多人次,佔赴臺旅客總人次40%。去年赴臺旅客較諸較前年801萬多人次,成長了24%。

  另據觀光局統計,2008年開放陸客觀光的下半年,陸客對臺灣外匯收入“給力”35億元(新台幣,下同),2009年318億元,去年增為997億元,今年1至3月為217億元;自2008年7月至今年3月總計4568億元。舉凡旅行、飯店、餐飲、百貨、景點、小吃、伴手禮業都普受其惠。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UNWTO)最新全球觀光預測,臺灣去年1至10月觀光成長率24.68%,居全球之冠;2013年全球50大旅遊目的地,臺灣觀光成長率則高居全球第二。臺灣觀光産業飛躍發展,若無“兩岸牌”何以致之?沒有“兩岸牌”的蔡英文一旦執政,又何能維持觀光發展現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