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牌與口碑 打響臺灣觀光牌

時間:2010-11-22 13:30   來源:台灣網

  臺灣《聯合報》22日刊載社論表示,觀光大潮正快速湧來,為臺灣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如果我們不想徒令觀光大潮敗興而去,自誤商機,那麼就應全面提升臺灣品質,打響臺灣的觀光品牌與口碑。

  

  全文摘要如下:

  一波觀光大潮正向臺灣推擁而來,如能及時掌握這個機遇,正迫切需要激勵的臺灣經濟,將獲得巨大的動力。

  自從開放大陸觀光客之後,臺灣觀光人數即與日俱增;不過年余,臺灣幾個最受歡迎的景點,如日月潭、阿里山、101大樓、臺北故宮博物院等,陸客摩肩接踵,熱鬧非常。數月之後,將以商務人士為對象,廣開自由行之門,陸客將不再限定團進團出;屆時不僅上述景點,臺灣頗具吸引力的大街小巷、山城水涯,也可望出現同樣的盛況。

  同時,松山機場與虹橋、羽田機場對飛,加上正在洽談中的首爾機場,東北亞幾個大都會之間有如捷運一般快捷的空中航線,亦將帶來大量觀光與商旅人士;單單日本,估計一年就會有三百萬觀光客赴臺。觀光客源將支撐起多年來臺灣不敢想像的榮景。

  再者,臺北花博開幕之時,正是上海世博風光閉幕之際。如果臺北花博令人驚艷的豐富內涵,可透過媒體及口碑有效向國際傳揚,也是一個加分的觀光題材,應能吸引不少遊客。

  臺灣在一時之間,聚集了這三大觀光利多題材,對實體經濟的助益,不可低估。近一兩年在國際大環境不利、對岸沿海出口部門又飽經風霜的情勢下,臺灣經濟尚有差強人意的表現,大陸觀光客帶來的人潮、錢潮,助益不小。如今觀光人數若能倍增,貢獻自將更大。而且,觀光業乃是沒有煙囪的“進口外銷業”,只有美麗、舒適、多彩多姿的生活環境,才能近悅遠來,吸引天涯海角的人士。更重要的是,觀光業不會將利益集中在少數地區的少數出口廠商,反而向每個角落、大大小小的服務業與零售業擴散,因而雨露均沾,讓較多人獲利。

  不過,正因如此,觀光業有一個與出口業完全不同的面向。海外的消費者在外地購買價廉物美的臺灣産品時,根本不會注意臺灣的風土人情、生態環境、文化習俗,因此銀貨兩訖之後,恐怕連臺灣在何方都不知道。觀光則不然,海外的遊客,正是來觀賞臺灣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因而如果乘興而來、敗興而去,臺灣的名聲將受傷害。然而,觀光大潮正是一股推動臺灣推升品質的動力;正如上海世博對上海市的市容及人文發生了巨大的推升效應,因為要用最好的事物去吸引觀光客,所以自己也朝最佳標準進取提升;觀光客來來去去,但當地則留下了愈來愈有品質的家園。

  數十年來,臺灣頭一次出現這樣的機會,將我們的風土、生活、人民、環境展示在眾多觀光客之前。能不能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留下良好印象,成為我們永遠的朋友?這都是在錢潮、人潮之外更重要的面向。我們必須展現臺灣在人文景觀上的品質。有人説,用心推動觀光業,使觀光客數日受益,卻可能使在地人永世受惠。臺灣若為了吸引觀光客而改善家園品質,最後的受惠者當然是臺灣民眾。

  當松山機場忙於急就章式的整修、桃園機場進行左支右絀的拉皮手術、五都選舉每天陷入朝野攻防的無盡口水戰中,觀光大潮正快速湧來,為臺灣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如果我們不想徒令觀光大潮敗興而去,自誤商機,那麼就應全面提升臺灣品質,打響臺灣的觀光品牌與口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