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交流:拆掉人民之間這幕心墻

2015年04月03日 16: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夜好雨,早晨起來拉開圓山飯店客房的陽臺門,是一幅在現代化建築裏再也見不到的景象。從飯店前挑屋檐傾瀉而下的雨水,恰似一道瀑布。眼前,車水馬龍的高架路不見了,左前方的101大樓不見了,前面現代化的城市不見了。

  友人來訪,為雨天路堵遲到而道歉。我們坐在客房寬闊的陽臺上聊天,談兩岸交流給臺灣社會帶來的變化,談“318”太陽花學運中,臺灣青年對兩岸交流憂慮,談臺灣社會部分人中存在的疑中恐中懼中情緒。望著眼前的雨幕,我不由説,兩岸交流雖然持續了多年,但心理上的隔閡,就像這道雨幕,遮擋了人們的視線,不打破這道瀑墻,兩岸人民心和心是連不到一起的。

  友人大加贊同。

  是的。兩岸交流,不致力於拆掉兩岸人民之間的心墻,再多交流,再多讓利,都可能被誤解,甚至妖魔化。不是嗎?大陸吸引臺商投資,臺灣多少中小企業到大陸做大做強,但臺灣有些人認為是掏空臺灣。陸資赴臺,被説成是要控制臺灣的産業。服貿協議,連新加坡總理都認為是個好東西,不簽可惜,但在臺灣卻被説成是衝擊臺灣經濟,從而釀成太陽花學運。總之,大陸所有的優惠、善意都是統戰而不懷好意。甚至大陸配偶、大陸學生也都是第五縱隊。心墻何其堅固也!

  兩岸這道心墻,首先是歷史造成的。兩岸的長期分離特別是敵對時期的互不往來,使人們對共同的歷史認知都出現了偏差,“解放臺灣”與“反攻大陸”在人們心裏砌上了敵對的墻。

  到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操弄族群對立,“統獨”對立,在教育上“去中國化”,兩岸剛剛有點溫暖的民心,又披上了盔甲。

  現在,臺灣總有一部分人,借醜化大陸博知名度,大陸的善意沒有被正面宣傳。如服貿協議,對臺灣服務業發展的好處;大陸游客,對臺灣經濟的拉動作用等等,許多臺灣民眾是不知道的。

  臺灣一些人總是強調大陸發展對臺灣的負面效應。為什麼沒有看東亞各國在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的好處,實事求是地告訴臺灣民眾,大陸經濟對臺灣經濟的正面帶動作用呢?

  所以,兩岸之間的心墻很多時候是被一些人操弄形成的。

  拆除兩岸的心墻,首先要從交流始,從人民始。近年來,兩岸交流的規模不斷擴大,人員往來不斷增多,臺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也在不斷地增加。許多臺灣同胞都意識到,大陸的發展是世界的機會,更是臺灣的機會。

  拆心墻更是政治家的責任。政治人物歷來是社會的風雲人物。他們能引導民眾、甚至影響社會的進步。為了兩岸的和平發展,政治家們要勇於拋棄他們的私利,不要操弄統獨,以兩岸對立為政黨謀私利、為個人謀私利,而是通過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贏得民眾信任。

  我相信,拆掉這幕心墻,就像我們昨天剛到臺北,在臺北晴朗的陽光下,坐在這陽臺上,101大樓幕墻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遠處的城市的錯落有致令人嚮往,門前高架喧鬧而又區隔了現代化城市與圓山飯店的靜謐。多次到臺北,總覺得臺北把現代與過去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兩岸是不是也應該有機地和諧融合在一起呢!(作者顧祖華,上海臺辦處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