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青年想赴大陸發展圖的是啥?

2015年04月01日 08: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3月29日是臺灣的“青年節”,臺灣電視媒體TVBS“中國進行式”在第200集節目公佈了“臺灣青年西進大陸就業民調”結果。民調顯示,臺灣20至49歲青壯年,有過半數認為在大陸就業的薪水與發展較臺灣好,有1/3的臺灣青年想西進大陸發展。在島內經濟復蘇緩慢的情勢下,西進正成為年輕人中間一種新的思潮和選擇意向。

  薪資高,挑戰也大

  大陸的就業市場,對臺灣年輕人來説,究竟有多少吸引力?在接受採訪時,部分民眾敞開話説:“大陸企業,比較敢給(薪水)吧,你做得好,他們就會給你很多。”這跟調查結果一脈相承——薪資方面,在臺灣20至29歲年輕人的心中,高達56%認為大陸的薪水比臺灣來得高。

  隨著大陸經濟起飛,近年來把事業重心往大陸轉移的臺灣“80後”年輕人有增多的趨勢,比如到上海創業打天下就成了一股風潮。有人選擇從家族事業出發,但也有人自行向外發展,不論哪種模式,這些年紀30歲左右的“臺灣郎”的共同感受就是這裡的市場真大,但挑戰也很大。

  TVBS調查中也發現,雖然1/3的臺灣青年想西進大陸發展,但有56%的臺灣青年認為大陸青年競爭力比較高。

  自行在上海創業的“媒文化”文創公司董事長蘇慎農認為,臺灣過的是“小確幸”的生活,言下之意是吃苦耐勞精神和拼勁有待提升。上海百家班活蝦餐廳總經理郭哲宏從2008年就到上海工作。他更直白地認為,臺灣年輕人的企圖心、表達能力甚至連國際觀與外語能力,普遍都不如大陸年輕人。

  蘇慎農認為,大陸不僅是市場大,而且創業的氛圍特別好,許多年輕人活力夠且態度積極,相對臺灣年輕人抱怨太多,做的太少。

  機會多,想闖出一片天

  不過如今年輕臺灣朋友來大陸工作的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只要月薪3萬元新台幣也願意來,因為大家圖的是個有願景的機會。

  民調顯示,有曾經赴大陸工作經驗的臺灣青年,大約僅佔6%,但期待到大陸工作的年輕人躍躍欲試。

  郭哲宏認為,臺灣年輕人在大陸職場也並非沒有競爭力:臺灣人靈活,邏輯性強,只要夠努力,再加上要“接地氣”,應該可以在大陸闖出一片天。

  蘇慎農就是在他的父親——上海交大教授蘇建誠的建議下,趁年輕到大陸闖天下的。在大陸EMBA學界頗有知名度的蘇建誠認為,大陸行銷領域才剛起步,臺灣年輕人應該有空間。蘇慎農來上海快兩年後也感覺,行銷領域中,客戶的規模是兩岸最大的差別,大陸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都想冒出頭,預算的編列,絕非臺灣相對成熟的市場可比擬。

  政策紅利不容忽視

  其實對想要西進的臺灣年輕人來説,還有一個政策紅利是他們不能忽視的,那就是大陸正在有意為他們闖世界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和支援。

  在剛結束的兩會上,不少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紛紛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言獻策,其中關於加強兩岸年輕人交流是今屆兩會的焦點話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兩會期間發表對臺重要講話時強調,願意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願意為臺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

  有香港媒體刊發文章表示,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以及讓島內新生代受惠兩岸和平紅利將是未來大陸對臺工作的重點之一。加上近年島內經濟復蘇緩慢,大陸方面可給島內年輕人就業提供更多實質幫助。

  有人大代表提出,大陸一些就業指導中心,服務只限于本地學生,臺生因沒有身份證而被拒之門外。看來,大陸有關部門在制訂對臺政策時還應更細緻和週全。

  而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3月11日應詢時表示,兩岸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一向非常重視兩岸青年交流的工作,願意進一步為臺灣青年朋友們到大陸來生活和創業提供更多的幫助,創造更好的條件。(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