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兩岸青年交流的幾點思考

時間:2015-03-16 13:38   來源:台灣網

  去年5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談到提到兩岸交流時,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關注“基層”和“青少年”交流問題。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發表兩岸問題的講話中,再次提出今後將為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多做工作。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力軍。然而當代臺灣青年世代在中、小學階段,接受的是李登輝、陳水扁所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臺灣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儘管近年來大陸方面的相關部門,每年都組織兩岸青少年進行各領域的交流活動,如夏令營、聯歡節、訓練營、青年論壇等,為兩岸年輕一輩提供了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也創造機會使臺灣青年更多更深地了解大陸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但是目前兩岸青年交流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交流形式有待不斷創新,部分臺灣青少年反映,他們來參加大陸夏令營、青少年參訪團等活動大多看的多、聽的多,互動性差,參與度較低。

  對於兩岸青年的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兩岸青年多來往、多交流。”由於親歷過幾次兩岸青年的座談,也與北京高校中關心兩岸青年交流的臺灣學生多有探討,因此,筆者對於兩岸青少年未來應如何加強了解,積極參與到兩岸和平中來有以下幾點思考。

  1、首先要加強交流的廣度與深度。讓沒來過大陸的臺灣學生、年輕人,尤其是中南部的青少年,讓他們有機會來大陸進參訪、了解真實的大陸。畢竟相互了解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與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于5月4日發表的有關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重要講話中特別是希望給予臺灣青年、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和中下層民眾更多的關懷。此外,還可通過支教等形式使兩岸青年深入到臺灣基層、大陸邊遠地區加深了解。

  2、創新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形式。兩岸青少年對新媒體很感興趣,可以利用一些新媒體手段或科技手段、社交軟體,增強彼此互動與了解,讓那些沒有來過大陸的臺灣青年及時獲得大陸各方面發展的真實情況與最新動態,才可能使其逐漸擯棄原有的所謂大陸臟、亂、差的老舊印象。

  3、鼓勵、資助兩岸青年的合作,包括到對方所在單位合作研究項目,共同創業等。對臺灣青年人而言,臺灣是一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兩千三百萬人口的社會,市場相對狹小,鼓勵他們到大陸就業、創業,可以開創出別一番自己的天地。同樣,大陸青年也可針對自己的特長,到臺灣一闖天下。可以肯定的是,兩岸青年的交流合作一定是雙贏的效果。近期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到臺灣,特別提到將提供100億基金給臺灣的青年去創業,這對臺灣普通青年人來説是一大利好。實際上,臺灣很多青年人已在淘寶上開店,與大陸青年共同創造出網購電商的新時代。

  李克強總理指出“期待兩岸同胞能不斷增進了解互信,密切骨肉親情,拉近心理距離,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青年是兩岸未來的希望。只有兩岸青年盡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才能增強“兩岸一家親”認同感。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青年積極投身於兩岸交流大潮中。(台灣網網友:張雅倩)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