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讓島內新生代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

2015年03月09日 08: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馬雲第二度受邀前往臺北,與青年學子暢談創業感想,再次颳起“馬雲旋風”。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馬雲並非首次赴臺,也非首次與大眾分享創業經歷,但依然獲得島內年輕世代的追捧,不僅因為馬雲口授創業秘笈,更因其帶來一百億新台幣創業基金,以實際行動鼓勵、支援和幫助臺灣有志創業的年輕人,讓島內新生代也能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

  評論摘編如下:

  時隔不到3個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繼去年12月中旬在臺北出席兩岸企業家峰會後,近日第二度受邀前往臺北,與青年學子暢談創業感想,再次颳起“馬雲旋風”。此次演講在臺灣大學體育館舉行,幾乎沒有什麼宣傳,但報名卻迅速額滿、近乎“秒殺”,2400個位置座無虛席,現場擠得水泄不通。馬雲並非首次赴臺,也非首次與大眾分享創業經歷,但依然獲得島內年輕世代的追捧,不僅因為馬雲口授創業秘笈,更因其帶來一百億新台幣創業基金,以實際行動鼓勵、支援和幫助臺灣有志創業的年輕人,讓島內新生代也能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

  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是兩岸關係的核心內容,但不少人一聽到“兩岸經合”,總認為那是大財團、大企業的事,普通百姓受惠不大。馬雲以及小米科技創業人雷軍兩位大陸創業精英不約而同地設立基金協助臺灣青年發展事業,為兩岸經合注入了新內涵、創造了新模式,使臺灣年輕人有更廣闊的發展舞臺,成為兩岸經濟合作大潮的“弄潮兒”,也使島內更多民眾受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臺灣不少學子對大陸企業家設立的創業基金頗有興趣,希望資金可以平均分散到需要創業的人身上,不要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有臺媒指出,在創新、創業環境中,當局應該扮演資源整合的平臺,而展延創新、創業能力需由有創業經驗的創投業者來執行。以這個角度觀察,阿里巴巴的創業基金可執行力較高。

  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隨著經濟發展、實力增加,也涌現出一批成功的企業家。這些成功人士獲邀赴臺現身説法,可讓島內民眾真實地了解到這數十年大陸經濟迅猛發展的狀況,尤其可拓寬島內年輕一代的視野和思維。一年前的反服貿事件反映了部分臺灣青年害怕開放、害怕競爭的狹隘心態,完全忘記了臺灣曾經是一個創新之島。當年臺灣以科技業帶動經濟,但如今在網路革命、軟體革命中都落後了。反觀大陸,近年致力開拓內需市場,而電子商務憑藉方便、迅速、節省成本等銷售、購物方式,成功驅動民眾的消費潛力,除大幅節省企業的營運成本,對於整體供應鏈的發展亦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去年亞太地區電子商務銷售金額首度超越北美地區,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市場,其中中國大陸市場是帶動亞太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的主要動能,預料今年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市值可望達到54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足顯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的龐大商機。

  兩岸于兩年前簽署服貿協議,彼此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其中大陸向臺灣“獨家”開放電子商務市場,就是為了給島內電子商務業者提供廣闊的市場。但民進黨卻極力阻撓服貿協議在島內生效,白白讓臺灣業者失去擴大業務的寶貴機會。

  大陸網際網路行業迅速崛起,為大陸創業者提供了實現抱負和理想的機會。而臺灣國際化程度高,更有優勢,不應甘於落後。正如雷軍所言,臺灣的節奏很悠閒,作為生活,讓人很喜歡;但作為創業,這樣的節奏有點太慢了,臺灣能否也能像北京、上海一樣熱火朝天地做起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