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報告首提“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意義深遠

時間:2015-03-05 08:57   來源:台灣網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3日開幕,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針對兩岸問題説:“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大力宣導‘兩岸一家親’理念,繼續開展與臺灣有關黨派團體、民意代表交流溝通,為團結島內基層民眾、青少年多做工作。”

  在“兩岸一家親”理念下,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俞主席的報告引發許多臺籍全國政協委員的共鳴。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説,我們要與時俱進,要根據臺灣青少年的新興媒體的追求搭建平臺,來適應他們這種小眾化的需求,根據他們問題和需求的導向,有針對性地、時效性地做好臺灣青少年的工作。王二虎委員認為,兩岸青少年加強交流,可以使臺灣青少年減少因對大陸政策不了解而導致的“盲從”,從而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個正確的看法和判斷。

  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也引起許多臺灣媒體的極大關注。《旺報》觀察,俞正聲提到政協今年對臺工作,首度提及要為“青少年多做工作”,顯示加強青年交流,將是大陸未來對臺工作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促進更多的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溝通機會,是增進兩岸立足長遠的大事。俞正聲主席在今年政協工作報告首次公開提出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對兩岸青少年交流溝通的鼓勵和期望,有利於增強兩岸和平發展凝聚力與推動力,必將為兩岸和平發展再添蓬勃活力。

  筆者以為,多想辦法、多創造條件,具體有為地讓兩岸青少年多來往、多交流、多溝通,將成為今後推動兩岸關係的重點。近年來,大陸一直採取積極措施,擴大兩岸青少年和基層往來與交流,併為兩岸青少年加強交流、增進了解提供了許多便利舉措。一方面,在臺灣青年到大陸來發展,求學、就業、創業等工作上,大陸一如既往積極鼓勵和支援。另一方面,在兩岸青少年新媒體的交流、兩岸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等項目的交流合作也越來越熱絡。還有,兩岸社團交流的“年輕化”也日漸凸顯,交流互動越來越多。2014年,在福建舉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節等十多項活動被列入國臺辦重點交流項目。在農曆羊年春節前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在考察蘇州、上海兩地時,還特意了解兩岸青少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情況。而在去年7月,在臺北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快樂讀書會”上,大陸兒童文學作家、青少年與臺灣兒童文學界進行了文化交流。

  “你到我家看看,我到你家看看”,兩岸青少年在交流中發現了兩岸有不同的東西,也展現了各自特點,中華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更好地融合發展。不得不説,由於兩岸長達60余載的隔離,尤其是島內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期的“去中國化”逆潮政策影響之下,部分島內年輕族群對大陸有疏離感,過去對大陸某些刻板、陳舊的觀念也有待改變;有的青年人還看不清大陸市場蘊含的巨大機會,對兩岸經貿融合發展的看法還須進一步摒棄局限思維,多看遠景。此外,如何讓兩岸年輕人更好地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也需要創新思維、多做工作。交流,將拉近距離;溝通,可消除歧見;而創新思維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則將讓兩岸關係發展視野更加開闊、層次更加深入、領域更加多元。

  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積極創造條件,讓兩岸青少年“心連心、手牽手”,多來往、多交流,將是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重點。兩岸關係的未來最終還是由年輕人決定的。此次政協報告首提“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代表大陸對臺工作新動向,也是推進“兩岸一家親,共圓民族復興夢”的重要動力,意義深遠。今朝播下兩岸青年交流的種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未來才能“花枝春滿、天心月圓”!(台灣網特約作者:王振峰)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