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社交媒體功能正在臺灣發酵

2015年02月05日 14: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社交媒體的功能,已不再只是人與人交流,它展現在産業上可以是商品行銷,在政治上可以推廣理念或助選。臺灣《聯合報》5日發表評論説,這股浪潮正在臺灣發酵,柯文哲在網路上強大的磁吸效應,已讓藍綠兩黨都急著出招想要挽回“婉君”(婉君)的心。

  Twitter在臺灣使用者不算多,臉書才是社群一方之霸,至於臉書在臺灣有多紅,看看數字會比較清楚。根據統計,臺灣每個月有1500萬活躍用戶,其中1200萬用戶每天都上臉書,顯見臺灣人黏著度之高,也難怪前幾天臉書當機時,讓許多人焦慮到不知如何是好。

  臉書規定使用者需年滿13歲,若依照臺灣人口結構計算,扣除13歲以下的300多萬人口,全臺灣約有60%用戶是臉書活躍用戶。這群人不論是常發訊息的意見領袖型用戶,或是只看不發言的潛水者,都是一群不可忽視的力量。

  正因為社群力量強大,“九合一”選後,國民黨積極經營網路,“行政院”邀集網路上“大神級”人物幫政務官上課,國民黨“立委”則在日前成立中央政策會臉書粉絲團UPolicy;國民黨要提升敗選後低迷士氣,似乎都寄希望於網路與社群媒體。

  網路具有意見兩極、快速反應等特性,而國民黨因為是島內執政黨,有為政策辯護及概括承受執政缺失的包袱,在網路上有先天劣勢,如今積極投入網路,並在社群網站發聲,但並不代表從此不必一路挨打,歸結到底,有創意的呈現方式及網民有感的內容,才是逆轉勝的必要條件。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説,UPolicy紛絲團會先以軟性訴求,並與所有國民黨“立委”的臉書連結,擴大臉友人數,發揮集體戰力,但UPolicy紛絲團才成立就莫名其妙遭檢舉而停權,國民黨要走入網路世界,顯然阻力極大。

  網路像是空氣和水,臺灣行政部門與執政黨,雖然已經體會到這樣的脈動,但還不夠深刻,在人人皆上網的時代,人人有臉書,人人都是可發聲的自媒體,“鄉民”幾乎已是“民眾”的代名詞,你我都是“婉君”。

  今年臺灣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作文出現了“穿越題”,漫畫古裝詩人李白吟出“舉頭望明月”後,便低頭看著手機,這幅“舉頭望明月,低頭滑手機”的景象,有點戲謔,卻是在馬路上、公交車上隨時可見的景象。臺灣官員未必要請“大神開示”,只要走入民間,體察社會脈動,了解小民真實感受,“婉君”正在燈火闌珊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