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打工換住宿 吸引年輕人回流偏僻地區

2015年02月05日 09: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許多偏僻地區掀起以打工換宿方式,吸引年輕人進駐的風潮,臺灣《中國時報》“新故鄉動員令”專題曾報導南投竹山小鎮文創、苗栗南莊與屏東Ho覓,在有心人努力經營下,逐漸吸引年輕人回流,充分展現打工換宿的魔力。

  打破貧窮的惡性迴圈

  荷蘭知名科技與創意城市恩荷芬(Eindhoven),也有著類似的故事。恩荷芬為飛利浦電子的發源地,近年發展為荷蘭的産業與研究中心,同時也培養許多年輕創業家。

  1916年成立的楚鐸(Trudo)住宅組織迄今將近百年曆史,見證了恩荷芬由農業小鎮變為工業城,再由工業城轉型為智慧城的發展歷程。然而,在這個以高科技、創意産業為主的美麗城市裏,也有些落後貧困地區,毒品、娼妓與犯罪猖獗,有什麼辦法可以翻轉這些貧困小區?

  統籌恩荷芬市多項社會住宅計劃的楚鐸住宅組織負責人歐森(ThomAussems)最感困擾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斥著販毒、流浪漢、性交易的老舊小區,如何能夠翻轉重生?在如此艱困小區長大的孩子會有未來嗎?

  社會住宅按理要提供給最需要的窮人,不過,如果小區附近有很多毒販與娼妓,那麼在這個小區長大的孩子恐怕因週遭環境而學壞的機率增加,形成向下沉淪的惡性迴圈。因此,歐森決心要打破這樣的惡性迴圈。

  飛利浦在2000年將總部遷往阿姆斯特丹,楚鐸於是在閒置工業區規劃了數千戶社會住宅,其中有些提供給中低收入家庭,有些作為共同工作空間,有些成為創意中心,這種獨特的混合設計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隔著一條街就是龍蛇雜處的貧民窟,由於販毒情形嚴重,小區裏的學校一度被迫關門。

  歐森想出一個打工換住宿作法,針對附近大學生提供低廉租金,條件是對小區兒童提供免費課程輔導,每週10小時,結果有180位大學生參加這項計劃,每週對小區孩子提供1800小時的語文、數學、音樂、藝術等課程。在年輕大學生與小區志工協助下,小區假日學校開辦了3年,目前已有250個學童來此上課,讓歐森感到相當欣慰。“透過這項課輔,對小區孩子發生潛移默化作用,可以打破貧窮的惡性迴圈。”

  社會需要公益規劃師

  創意城市先驅查爾斯.蘭德利稱讚,歐森是一位以公共利益出發的規劃師,由於他的創意設計,使得小區原本關閉的學校重新開學,並成為該區最好的學校。

  透過創意的打工換宿,歐森成功翻轉了恩荷芬市的老舊小區,讓貧困小區的孩子有翻身機會。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並不需要龐大經費。在臺灣,我們需要更多以公共利益為出發的規劃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