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海外求職者增多 臺灣人才荒如何拯救

2015年01月30日 0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社論説 ,最近臺灣景氣改善,就業市場隨之回溫,跳槽風氣逐漸盛行,社會多以正面看待。但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也擴大對臺灣青年徵才,很多年輕人在高薪利誘下跳槽,人才外流是大問題,不利臺灣發展,臺當局應小心面對。

  去年臺灣經濟開始復蘇,就業機會增多,失業率逐步下降。12月失業率為3.79%,不僅較前年同期減0.29個百分點,也是近14年來同期最低。去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45.7萬人,年減2.1萬人,平均失業周數25.9周,也較前年縮短0.3周,這是近年來就業市場的最佳表現。薪資統計顯示,去年1到11月薪資平均(含加班、獎金)4萬7377元(新台幣,下同),年增3.89%,薪資雖為歷年最高水準,但若扣除同期物價上漲1.26%,仍不及15年前水準。

  有鋻於此,社會已經開始有所反應。根據人力銀行業者Yes123調查,公司行號與員工對今年第1季經濟均抱持樂觀看法,加上進入農曆年尾,有68%上班族準備于本季跳槽。而1111人力銀行發現,超過9成4的上班族計劃年後轉職,顯示轉職潮即將涌現。無獨有偶,這也是國際現象。跟據CNN Money1月11日報導美國狀況,由職業網站Glassdoor.com對900名受訪者做出的問卷顯示,35%的人表示如果現僱主不給自己加薪,他們將辭職,另謀蹊徑。

  自力救濟的時代,用自己的力量尋找更好機會是天經地義。跳槽應該被鼓勵。我們不應停留在終生雇用制老觀念,要求員工從一而終。當企業無法給員工更好的報酬,老闆就應該檢討,為什麼不能給員工更好的收入。員工離職另謀高就,應該受到祝福,而不是詛咒。老闆應該有企業責任的觀念或是企業王國的胸襟,不要一切利益據為己有,而是能給員工更好的分紅,藉此建立的激勵機制,也可使公司的營運更上層樓。

  但深入研究對比,卻發現臺灣一種獨有的現象,不少跳槽者大膽放棄過去的領域與經驗,“裸跳”至不同的産業及職務,預計將成為今年年後轉職潮的特殊現象。1111人力銀行統計,“裸跳”佔26.7%,造成期望月薪反較上季下滑逾1成。顯示求職者,是斷尾求生,離開熟悉的環境,求新求變,寧可犧牲一時的薪水,追求未來更高的報償。

  年輕人冒險或拓展人生經驗值得鼓勵,可是離鄉背井到海外求職就業者越來越多,就不利社會的發展。因為這其中有很多都是高科技及管理人才,數據顯示外移人口中專業人才佔比高達61.1%,造成臺灣高端人力大量外流特別嚴重。可是與此同時,來臺就業的高端人才卻沒有增加,臺灣成為高端勞力凈輸出地區。臺當局“勞動部”統計指出,過去10年都維持每年2.7萬人的高端人力流動逆差。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和多家跨國企業最新的集體研究《全球天資 2021》(Global Talent 2021)更預估,臺灣到2021年時,因人才外流,加上吸引不到國際人才,恐將成為全球最缺乏人才地區。這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是很大的警訊。西方先進國家及亞洲其他三小龍,人才有流出也有流入,不像臺灣如此嚴重的失衡。

  社論對此指出,面對國際搶人大戰,臺灣是遙遙落後。究其原因,臺灣的稅後薪水實在太低,小廟容不了菩薩,有能力的人士寧可在國際市場被選才,因此用腳投票,離開臺灣。而因為臺灣社會的低薪及法規的限制,外籍高階白領人力引進卻呈現停滯現象。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