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博士招生陷困境 問題直指“少子化”?

2015年01月28日 08:3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佈2014學年各大專校院係所註冊率,公立大學居然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挂零,説明已超額擴張。這29個班級分佈在12所學校裏,其中不乏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等島內頂尖大學。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將問題核心直指“少子化”,在近日全臺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宣佈,未來10年將減少招生名額。

  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思華2014年11月就已針對“流浪博士”的狀況提出警訊,指出各大專院校一年招生6800名博士,畢業5000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只有800名,還要與赴島外讀博回來的人搶飯碗。

  博士的“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博士班?研究高教問題多年、臺灣輔仁大學社會係教授戴伯芬指出,“是為了爭取教育經費補助”。博士就業管道愈來愈不通暢,也是降低學生就讀意願的原因。

  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許智傑認為,除了學術研究外,博士班應該要加深與産業的連結,才能創造新的就業市場;可靠企業進來栽培,給予學生全額獎學金,“讓博士生可以專心在唸書與研究上面”。

  “但是高教問題不能只付諸市場機制解決。”臺灣高等教育産業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表示,教育主管部門對博士生的規劃沒有長遠看法,“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絕非大學沒有教職需求,而是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這20年來,高教學生人數還沒因為少子化開始減少,師生比就已急速惡化。”陳書涵指出,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強制規定師生比,只有參考的“最壞標準”,各校卻以此為基準。私立學校裁撤老師,公立學校不斷增加學生名額,拉高師生比,不但高教素質堪慮,“學生因為博士沒有出路而不去念,未來恐怕會有人才斷層。”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