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地球暖化還很遠,臺灣在騙誰?

2014年12月02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聯合報》近期刊文稱,一架軍機飛越加州上空,影星哈裏森福特正在執行重大任務,這不是什麼電影場景;他正在幫美國太空總署在5000英尺高空蒐集空氣樣本,尋找全球氣候變遷的證據。面對地區變暖的真實危險,國際行動已是臺灣的借鏡。

  聯合國的“跨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近日發佈一項警訊:從科學證據來看,幾乎百分之百確定,“人類就是造成碳排放、毒害自身的禍首”。對抗暖化已經來到關鍵時刻,再不做出改變,世界將會墜入絕望深淵。就像血管嚴重堵塞、癌細胞蔓延,地球暖化的力量不久將滅絕我們的子孫。但是IPCC另一份和臺灣有關的資料,更讓人擔心。數字顯示,臺灣地區碳排放情況持續惡化,世界排名不進反退,2013年為全球第20名。臺灣每人平均排放量高居第19位,臺灣人有沒有看到暖化的嚴重性?

  前兩周臺灣交通大學舉辦氣候變遷研討會,教授黃惠萍發現臺灣民眾的暖化認知有奇妙反差:他們覺得全球暖化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影響大,反而對臺灣影響小。這顯示臺灣的民眾很可能意識到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會陸沉,卻不知道臺灣也正面臨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危機,對推動抗暖化的努力十分不利。德國是全球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減碳目標的國家,主要是公民社會成熟,默克爾傾聽草根和專業聲音,加上數百城鎮民眾投票通過回收私有化的電力系統,才能徹底改變。反觀民粹的臺灣,由於核電的政治爭議極高,錯失許多能源轉型契機和積極作為。如果當局改弦更張,提高電費,要求民眾力行節能,造成不便,大家能接受嗎?

  面對暖化的真實危險,國際行動已是臺灣的借鏡。《瓦爾登湖》作者梭羅一生崇尚無碳生活,現在已成世界主流哲學,150年前他曾説:“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決定此人的命運,也指向他的歸宿”。如今更堪玩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