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陳升話不著調“火”大啦

2014年05月16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陳升:1958年生於臺灣彰化。音樂創作人、製作人、歌手。代表作有《把悲傷留給自己》《北京一夜》。

  作為音樂人的陳升,本週接受臺灣媒體採訪大談時政“火”了一把,也點燃了不少人的火氣。先聽聽陳升的説法,關於大陸游客,他説:“陸客真的不要來了,我們真的要犧牲我們的生活品質嗎?”“多賺10元不會比較富有,少賺10元也不會比較貧窮。臺灣已經比世界上一半的人過得好。”關於兩岸關係,他説:“我有很多大陸朋友,我也很喜歡他們,但我常跟他們講,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的時候,我再跟你們談統一。”關於反服貿,他説:“我會告訴你,我反服貿。”關於臺灣當局“拼經濟”的政策,他説:“我最不喜歡的三個字就是‘拼經濟’,應該是要拼生活,用現有的姿態去製造臺灣人最愛過的生活,這個辦法,不是只有拼經濟而已。”

  陳升的話經媒體傳播出去,招來或溫和或麻辣的質疑與批評。香港《大公報》發表署名青羅的文章《口沒遮攔明星怎可做兩岸三地“點火機”?》指出,過去的香港臺灣,經濟實力的先進和文化素質的濃郁讓身處在港臺的民眾有不自覺的驕傲和清高。上世紀70年代末,香港的GDP是整個中國的1/4,今天,香港的GDP只佔中國的3%不到。眼下的臺灣,小清新的文藝范兒只是不熟悉臺灣的文藝青年心中仰慕的一個倒影,更多的時候臺灣社會也陷在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擴大、青年人無法就業、食品安全問題倍出、政黨鬥爭氾濫的現實下。以往高傲的港臺和被矮化的內地在角色地位上已經驀然轉變。陳升言辭中對大陸的排斥和鄙夷,代表了小部分臺灣民眾“不要服貿不要發展”、“老死不相往來”的“孤島情緒”,這不僅讓自己惹禍上身招致非議,更讓兩岸的隔閡越來越嚴重,讓對立情緒更消極地傳播。

  更多的人在網上表達了多元的意見——

  結滿地瓜的石榴樹:對於陳升的一席話,我們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自愛是本,自信是源,自強是能,修好自己的身心,完美自己的品行比指責怒罵更重要。讓他人閉嘴,不如讓自己強大。

  大公網友:前幾天我坐火車回家在車上睡著了,被一群嘈雜的聲音吵醒,原來就是幾個大陸人來臺灣玩,完全把車廂當自己家裏了,面對面講話超大聲,就像是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從大陸來的,這就是你們表現出來的自大,把全世界都當自己家。

  皮蛋:拜託歌手《把悲傷留給自己》,喝喝酒曬曬美食,別談政治經濟,你真的不懂。

  瓷磚銷售:我也是臺灣人,陸客給我們臺灣在經濟上貢獻多少你知道嗎?不靠經濟靠什麼?就靠你那首歌我們臺灣民眾就會過得更好嗎?

  夏天:你的想法和清朝如出一轍……

  不知道:自己不缺錢還不讓缺錢的賺錢嗎?

  @qq:查查陳升在大陸的朋友都是誰,叫他們上廁所的時候關到府。

  君心如月:如果這素質,怎麼聊正事啊?

  樓主austkf:上廁所關門就談統一,一方面説明他是支援終極統一的,而且這個統一條件也不高;另一方面他也從側面證明了大陸的廁所是有門的,糾正了臺灣民眾長期以來認為大陸廁所沒有門的印象,肯定了大陸取得的進步。真想不出來一些大陸網友有什麼理由罵他。(小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