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稱讚大陸媒體馬航事件報道有序

2014年03月19日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資深媒體人楊艾俐的評論文章,以媒體人視角點評馬航事件以來,大陸媒體的有序報道。文章指出,大陸電視、報紙,有憑有據的報道、對乘客家屬的尊重,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臺灣媒體界應試著實踐一些“留白”的藝術。

  全文摘編如下: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機失蹤,我跟蹤一些外國媒體和大陸電視臺的報道,深有所感,他們都發揮了媒體應有的克制力。CNN、《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均發出了第一手消息,例如飛機在與地面塔臺失聯後,還連續飛行了數小時,有人為操縱之嫌,馬航先是否認,後來終於由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佈航班曾飛行了7個小時,飛機應答系統被人為關閉。

  大陸中央電視臺上星期六晚間播出特別報道,及時反映馬航班機最新狀況,也同樣表現得自製,主持人的推斷必有資料根據,而且請的來賓都是反恐專家及航空專家,講話也極其謹慎。一些不尊重個人隱私的媒體受到很大批評,例如騰訊網公佈了一些機上乘客的微博內容,有向女友求婚的,有發抒個人心情的,網友覺得騰訊網在消費這些乘客,很不道德。

  大陸電視臺報道失聯航班乘客家屬的畫面,極其自製,沒有看見呼天搶地,哀嚎痛哭的場面,很少訪問家屬。這些事件如果落在臺灣新聞臺或者名嘴口中,恐怕唯恐天下不亂,就如每次災後,記者對著涕淚縱橫,泣不成聲的受害人家屬猛照,還要頻頻問:“你的感覺如何?想要和死者説什麼?”大陸電視、報紙,有憑有據的報道、對乘客家屬的尊重,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在言論絕對自由的西方,也對此類報道保持克制,講求自律以及隨之而來的自製原則,例如美國2012年12月14日在康州的桑迪.胡克小學發生的槍擊案,當中28人(包括20名兒童)死亡,CNN及三家全國電視網,都沒有拍任何教室血腥畫面,也沒有驚心動魄的3D模擬,更尊重家屬意願,是否公佈兒童姓名,因此完整死傷名單在兩天后才公佈,受害兒童父母推出兩位代表發言,媒體讓其他父母安靜療傷,免受二次傷害。

  美國雖然保障新聞自由,但社會上有很多監督新聞界的宗教及公益團體,主流媒體也很尊重新聞倫理守則,膻色腥新聞早在一百多年前被淘汰了。

  “視覺留白,少就是多”(Less is More),是當代建築或藝術的普遍思潮。翻開一頁頁新聞史,長留在讀者心目中的文字、攝影作品或紀錄片,如每年普利策得獎作品,都是能感動心靈、沉澱的、低調的,也是留白的。讓讀者自己去回味,去體會,去追思,去悵惘,乃至去行動,臺灣媒體界應試著實踐一些“留白”的藝術。(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