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農業矽谷”裏的兩岸故事

2013年07月26日 08:1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走進福建省漳浦海峽兩岸(漳州)農業矽谷一期項目生産車間,一股現代農業氣息撲面而來。一台臺進口的現代化食用菌生産設備,高標準種植生産純白金針菇等市場高端食用菌。從裝料、殺菌冷卻、培菌、搔菌、生育、包菌到脫罐均為全自動的流水線,可年産1.2萬噸食用菌。據了解,海峽兩岸農業矽谷由福建東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佔地550畝,總投資10億元,為國家級大型食用菌工廠化生産研發基地。如今,一期項目的順利投産讓投資方信心滿滿。

  科技攻關動“腦筋”

  “用工業理唸經營農業,走出了 ‘産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農業發展路子。”東方食品公司副總經理柯建平告訴我們,海峽兩岸農業矽谷是漳浦對臺農業交流的又一新平臺,目前正在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區、現代生物科技産業區、現代花卉栽培及集散産業區和現代農業輻射帶動區。項目自去年10月試投産以來,設備運轉良好,産能持續提升,目前已進入正式投産階段,為公司打造的“萬辰”品牌再添一種新産品。

  作為省級生態縣,漳浦氣候溫暖適宜,食用菌栽培資源豐富,食用菌産業基礎良好。如何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農業矽谷在科技攻關上動起了“腦筋”,出實招,招招見效。在産業園一期生産車間,我們獲悉,除了移送菌瓶和以後收割時需要人力外,殺菌、接種、養菌等環節都由自動化機械手代勞。與人工操作相比,兩者效率有天壤之別。

  “我們只用130個工人就完成每天11萬瓶的工作量,而車間內部的生産現代化只是實施科技的一部分。”負責科技攻關的常務副總經理李博介紹,公司首創食用菌産業鏈集群發展模式,將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研發、包裝、銷售、食用菌加工、生物技術提取、文化創意及休閒農業基地、迴圈經濟等環節系統整合。

  兩岸故事還在續寫

  2011年,正在科技轉型的東方食品公司面對市場需要,一直尋找投資發展“綠色、健康”的農業産業。公司經過一番考察,決定在漳浦投資建廠。由於掌握了先進的食用菌技術,金針菇項目獲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2012年10月,該項目試投産。

  食用菌生産車間實行全新的栽培方式。這裡不同於一般的大棚栽培,步入車間,撲進眼簾的是一個個塑膠瓶,食用菌生産的奧秘大部分都在這一個個瓶子裏。據介紹,這樣的一個瓶子,每次可産300克金針菇,而且出菇齊整。整個生産週期在兩個月之內。

  李博介紹,工廠化栽培金針菇大體分為袋栽和瓶栽兩種模式。這裡採用的瓶栽模式,具有污染低、出菇快、生産週期短、産量高等優點。每一個廠房,從培養基培養菌種到成品出庫,溫度始終控制在18℃-20℃,接種洗凈期間用的都是純凈水,可謂“喝純凈水,住空調房”。

  現在,這裡每天生産40噸鮮金針菇。它們大部分銷往福建各地及浙江、廣東、上海等周邊地區,一部分出口香港、東南亞等地。全部投産後,日産量近百噸,全年可達3.6萬噸。

  “農業矽谷裏的兩岸故事還在續寫,兩岸農業生物技術、高新技術、精緻農業等領域加強合作,農業矽谷正在打造海峽兩岸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區。”李博介紹説。(張文藝 藍智偉)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