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爸爸有點累:港臺父親節 風味有異同

2013年06月17日 08:0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6月15日,香港一家商場舉辦活動,提前一天慶祝父親節。圖為親子活動中子女在爸爸臉上涂滿彩繪,傳遞溫馨時刻。 譚達明攝

  港臺重視“尊父”

  6月16日,香港又迎來了父親節。香港以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作為父親節。而臺灣地區的“父親節”卻是8月8日,這是為什麼呢? 

  臺灣父親節的起源,可以追溯1945年抗戰勝利後。為了感念為國捐軀的爸爸們,當時上海人士發起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後社會各界聯署建議以“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後來隨著歷史的遷延,臺灣成為全球獨一無二選擇這天為父親節的地區。 

  隨著網路的發達和商業化的推動,慶祝父親節的氣氛如今又熱烈起來。香港從每年6月中旬開始,商家爭相推出相關促銷活動;而臺灣在每年7月底、8月初,民眾紛紛買禮物、包紅包、聚餐來孝敬爸爸。

  今年香港父親節到來之際,育有3名子女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電臺節目上,與聽眾分享和子女的相處之道,他認為父母的教育對子女影響甚大,呼籲親子間加強溝通、減少隔閡。

  臺灣地區領導人自然也不會放過父親節這種與民眾交流,展現親和力的機會。去年8月7日馬英九夫婦就以電子賀卡形式,向全臺灣父親獻上祝福。電子賀卡是以水彩畫風格,呈現兒時對父親的印象及父親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再描繪長大成人後對父親感恩、報恩的心情。 

  此外,臺灣地區慶祝父親節每年都要做的,就是各行政機關公開表揚熱心公益、犧牲奉獻、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事跡的“模範父親”。 不少地方會組織各種親子活動,讓父親們在這天好好和孩子們互動,享受兩代人間的天倫之樂。

  有快樂有煩惱

  細論起來,做父親的自然有快樂也有煩惱。港臺的爸爸們對此都感觸頗深。

  香港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港爸生活壓力沉重,平日難以笑對家庭生活。有接近四成兒童表示,每日與父親的談話時間不足30分鐘,長遠而言可能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發展。

  高達81%受訪的港爸表示,曾因壓力巨大而失眠。有香港社會慈善組織曾發表調查,指他們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子女學業、子女健康及生活經濟狀況。該組織舉例説,以前小朋友只要有公仔玩具便滿足了,但現在卻想要平板電腦。

  “70後”港爸張先生表示,一雙兒女的教育撫養問題是讓他最操心的,因為這不單是金錢方面的壓力,更多的是為人父的擔心和牽掛。有專家分析,經歷數次金融風暴後,香港人需要面對更多的經濟壓力和就業困難,不少香港男士更要面對中年危機的困惑、家庭角色的轉變。此外,在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各項開支大增,除了不勝負荷外,港爸還要面對教育前景和子女的出路安排,因此不少人感到徬徨。

  對此梁振英説,很多父親十分疼惜子女,但生活繁忙,少了親子時間,主張政府推動家庭友善政策,讓在職父母可以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尤其現時很多母親都是職業女性,擔子很重,父母雙方都需要分擔家庭工作。

  無獨有偶,根據臺灣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島內身為父親的上班族壓力大,近八成覺得錢賺得太少,兩成三感覺工作壓力大,僅4%認為自己沒什麼壓力。有報道分析,臺灣近年來人口出生率很低,顯示存在父親短缺危機,有資格過“父親節”者,人數逐年減少。(記者 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