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杜絕“黑心”肆虐 臺灣亟待建構食品安全網

2013年06月04日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毒澱粉”以及“非法添加劑”事件引爆的島內食品安全問題繼續發酵。臺灣《中華日報》6月4日發表社論指出,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影響到臺灣旅遊業的發展,當局通過“立法”加大對黑心廠商的處罰力度,對不法業者固然有嚇阻作用,但暴利所趨還是有人心存僥倖,唯有從主管單位到消費民眾建構綿密的“食品安全網”,才能確保食品的安全。

  社論摘編如下:

  “毒澱粉”事件甚囂塵上且有越滾越大之勢,臺灣“立法院”日前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未來不法業者在食品中添加未經許可的添加物致人于死,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並科罰金2000萬元(新台幣),對於遏止黑心食品應有相當嚇阻作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從主管單位到消費民眾應建構綿密的食品安全網,以確保食品的安全。 

  相較2年前的“塑化劑”風波,這次“毒澱粉”事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塑化劑”毒性雖強,但受影響的僅限于飲料及果醬等食品,並非日常生活之必需。然而,俗稱“毒澱粉”的含有“順丁烯二酸”的澱粉,卻幾乎滲入所有主食及烹飪材料,包括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八類産品;年糕、蚵仔煎、肉羹、粉腸等也陸續被驗出“順丁烯二酸”。 

  何況,“塑化劑”風波雖可能影響島內的旅遊,但傷害力畢竟不大,“毒澱粉”卻波及珍珠奶茶、肉圓、蚵仔煎、粉圓、黑輪等小吃,使臺灣美食小吃形象大打折扣,不僅各地夜市出現小吃乏人問津窘狀,更可能減低遊客來臺意願。臺旅遊主管部門原設定美食、購物、文化、樂活、生態、浪漫等六大主題,做為臺灣旅遊行銷的主軸,也被迫更改,取消美食。估計來臺遊客至少下跌20%,約30萬人次,影響之嚴重可想而知。 

  更值得憂心的是,這兩天又爆發不法廠商將工業用的“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調製成洋菜粉、愛玉粉銷售給食品業,製作冰淇淋、布丁、寒天、豆花,並販售過期的食用凝固劑與防腐劑給食品業者,受害的食品製造業包括統一、愛之味、德記洋行等信譽良好的大廠,可以預見相關産品銷量將會大幅減少。 

  就事論事,“順丁烯二酸”雖不是核準的食品添加物,但也不是列管的有毒物質,至於“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無論食用或工業用,都有幫助人體排出重金屬的功能,對人體基本無害,惟其所含雜質太多,才會使腎臟難以代謝造成負擔,所以嚴格説來,其毒性還不如“塑化劑”強,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令人擔憂的是,形形色色的黑心食品,不但早就被民眾吃進肚裏,而且至今還在販售,未來也很難禁絕。因為連知名大廠都會向不法廠商購買廉價食品添加原料,一般小廠怎會例外?如果本身就有檢驗設備的大廠都明知故犯,又怎麼能期待小型食品廠按照當局規定,自我嚴格要求?遑論沿街販賣的小販及小吃店,又從何察覺檢驗證明真偽。 

  當局已要求上游原料製造廠必須提供下游食品業者具結書或是檢驗證明,小吃業者及餐飲店必須出具安全證明,短期內或許都能遵守相關規定,但食品檢驗如不能高密度常態進行,一旦風頭過後,心存不法或疏于控管的食品製造業者可能依然故我,“塑化劑”風波過後不到3年,“毒澱粉”黑心食品再度肆虐,就是鮮明的例子。 

  黑心食品不徹底禁絕,食品的安全就不能確保,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提高刑度與罰鍰,對不法業者固然有嚇阻作用,但暴利所趨還是有人心存僥倖,唯賴當局和地方主管部門主動稽查,隨時突擊檢驗,消費者也要提高警覺,積極檢舉不法業者,才能有效杜絕“黑心”歪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扶海濤]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