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民眾又陷“毒食”恐慌

2013年05月28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珍珠奶茶、芋圓、板條、肉圓、雞排……這些一直被認為是臺灣美食的經典,也是臺灣民眾日常的最愛,現在因為毒澱粉事件的爆發,讓大家談之色變。

  繼塑化劑風波而後,誰也沒有想到,再次引爆島內食品安全問題的會是——毒澱粉。

  今年三四月間,臺灣嘉義縣調查站接獲檢舉稱,在食物中發現“毒澱粉”順丁烯二酸,全臺各地衛生局隨即展開稽查追查毒澱粉,發現疑摻有順丁烯二酸的澱粉産品即查扣封存。隨後,毒澱粉事件持續延燒。僅25日當天,封存量暴增近120噸,案發至今總共封存206噸。稽查人員表示,50公斤順丁烯二酸能調製出6000公斤修飾澱粉,産量相當大,全臺很多食品恐都已經“淪陷”。

  越滾越大的雪球

  14日,臺灣各縣市衛生局展開全面稽查,抽查大賣場、超市,截至15日當天共下架了7307件確定含有毒澱粉的商品。與此同時,臺“衛生署”也在順藤摸瓜追查毒澱粉源頭。臺灣食品藥物管理部門負責人康照洲説,目前通過衛生局抽驗市面原料粉及從上游往下游清查的方式,雙面夾殺毒澱粉流通,希望儘速將澱粉銷售商的中、小盤商迅速清查出來,後進行末端産品全面回收作業。

  雪球愈滾愈大。據臺媒報道,目前涉案的順丁烯二酸化制澱粉製造廠共計8家,澱粉銷售商共計16家。稽查人員形容“像肉粽一樣有一大挂”。

  順丁烯二酸又稱“馬來酸”,屬於樹脂等化學黏合劑原料,一般用於塗料中的絕緣物或是作為原料生産農藥,是工業用有毒原料,加進澱粉中供人食用就是毒澱粉。毒澱粉的價格與合格澱粉相差4到6倍,因此被黑心業者加進食物,送到了民眾的餐桌上。

  但是,根據歐盟的評估,成年人按體重計,對順丁烯二酸每天的可耐受量(TDI)為0.5毫克/公斤,如果是一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可忍受劑量最多為30毫克。順丁烯二酸與人直接接觸會破壞人體器官的粘膜組織,並會損害人的腎臟。

  夜市攤檔“淪陷”

  22日,彰化地檢署會同衛生局人員前往員林鎮一間中盤商稽查,查到業者從去年開始從上游廠商購得毒澱粉後,又生産地瓜粉等多種粉類,賣給下游小吃業者,其中,有一款號稱獨家配方的雞排酥炸粉,被檢驗出含有高濃度順丁烯二酸。彰化衛生局憂心,中盤商調配的有毒澱粉,恐怕已經流向下游的夜市、小吃攤檔。

  臺灣民眾又陷“毒食”恐慌,甚至超過之前的塑化劑風波。臺灣有“洗腎王國”封號,毒澱粉事件爆發後,部分腎臟科醫師與毒物專家説:“終於找到傷腎元兇。”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説,順丁烯二酸在動物實驗會導致狗的腎小管損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毒澱粉侵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一次,似乎沒有人可以説,黑心食品離我很遠。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梁説,不少民眾把粄條、肉圓等當主食,隨便吃一碗,大概就超標。一片雞排上,通常會有將近200克的酥炸粉,如果酥炸粉裏有毒澱粉,那麼,一名60公斤的成年人,一年只要吃下20片雞排,就可能造成不孕或影響腎臟功能。

  臺灣毒澱粉事件,也延燒到了香港和新加坡。新加坡政府26日要求進口商回收11種自臺灣進口的相關産品。部分臺灣澱粉製作的食品在香港亦有售,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25日表示會密切關注事件,但暫未對任何臺灣食品發出“食物警報”。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