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赴臺遊:火熱背後的亂象

2012年11月26日 07:5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低團費,導遊收入大縮水

  購物的尷尬,並不能全怪導遊。臺灣導遊的素質總體上是比較高的。

  近日,上百名專帶陸客的導遊到臺灣觀光局抗議。陳情者指稱,大陸組團社壓低團費,臺灣的旅行社守不住陸客每日60美元的底線。來臺旅遊價格全面崩盤,甚至出現“零團費”的惡質競爭,影響所及,臺灣的旅行社就把腦筋動到導遊身上,導遊的出差費由過去每天2000元至3000元驟減至1500元。

  發起抗議的桃園縣觀光旅遊公會理事長李志宏説,如果禮品銷售業績未達到,就連出差費都領不到,迫使導遊變身為“導購”。導遊沒有基本工資,遇到陸客消費謹慎不血拼,我們就很心酸。

  在抗議現場記者聽到導遊大吐苦水:我們餐風露宿,吃飯比客人晚,還要吃得快,幾乎個個都得胃病。聯絡行程,豐富講解內容,常常找資料苦讀到半夜。當局給導遊太多責任,司機沒駕照,要罰導遊,旅客踏草皮、亂扔煙蒂、刻字,都要罰導遊。

  目前臺灣有證的普通話導遊約2.2萬人,實際有活幹的不到一半。供過於求,旅行社不怕導遊不來帶團,不給薪資也有人搶著帶。團費日漸下滑,購物點抽佣又直接被旅行社拿走,使導遊收入大縮水。

  業者揭示的問題還有,從香港進來的資本搞起了“一條龍”,開旅行社、遊覽車、購物店、餐廳、錶店等,搶了本地業者的生意。還有,一些大陸旅行社經常拖欠費用,甚至一拖半年,島內有些旅行社扛不住就倒閉了。有旅行社為了搶生意,低價接團,除了機票住宿,交通、餐費通通包,這樣要倒貼錢,只好以團養團,直接向購物店抽佣。導遊過於熱衷“提高購買力”,給遊客留下壞印象。

  別讓“零團費”砸了牌子

  有些現象已引起臺觀光部門注意,最近不斷強調要提升旅遊品質,並表態要讓陸客購物少一點、旅遊多一點,要推廣“無購物團”。

  臺“觀光局”局長謝謂君表示,兩岸旅遊交流已不存在障礙,今後在增客的同時,應保障遊客權益。臺方的相關措施包括加強品質及安全查核督導,推動陸客入住星級旅館,規定遊覽車每天行駛不超過250公里,司機每日最多駕車10小時。購物方面,與縣市政府聯合稽查商店,發起業者自律。他們還將與大陸方面溝通,共同約定監管旅遊品質、團費價格及付款期限。

  多年前,臺灣人赴泰國旅遊,團費連機票都不夠,旅行社以團養團,中餐寶石店負責、晚餐鱷魚店提供,購物主導的結果是大家都不再去泰國,現在才回到“一分錢一分貨”的正常狀態。可見,低價接團、零團費會砸了熱門旅遊地的牌子,但願這種情形不要在赴臺遊中蔓延。為此,兩岸市場要調適,業者要努力,官方要給力。(記者 連錦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