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讓個人遊更加貼近島內人文生活

2011年07月13日 08: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已經上路一段時間,針對如何讓大陸游客更加自由地貼近島內居民的人文生活,臺灣《新生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旅遊最可貴指出在於體會當地的人文生活,如果過分依賴引導和宣傳,直接交流就會被終端取代。讓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成為自由之行,才能促進大陸游客對臺灣人文的了解感受,而這樣也才能有助於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

  社論摘編如下: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已經上路一段時間,一些陸客在媒體上披露他們個人遊的感受,集中在對臺灣的小吃、高鐵捷運、臺北101、風景區,較少看到對臺灣街頭巷尾的人文日常生活的體驗。

  島內旅遊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印製了相關的手冊,採正面和負面表列的方式,前者告訴大陸游客臺灣有哪些基本景點,以及如何獲得協助;而後者則告訴大陸游客哪些活動是不被允許的。旅遊部門的用心,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大陸游客如果參照相關單位所提供的資訊和模式,在臺灣觀光旅遊,基本上是一種零度旅遊,給陸客留下的只是浮面的感官感受,不會有較為深刻的心靈感受。

  因為,大陸游客如果完全遵循參照旅遊主管部門或其他旅行社提供的資訊,到臺灣旅遊,他們的觀光旅遊只會被簡化成一種現代博物館式的參觀體驗,其路線、速度、態度、言説以及聲音,都被各種介紹和引導説明所控制,在旅遊者身體和想像被限制時,多樣性的滿足和需求就會被遏制,從而呈現出觀光旅遊者需求的零度化。

  在這種情況中,旅遊者並不專注于活生生的臺灣人生活,而是被導引專注于有關於臺灣的説明,導遊書冊中寫下的語句,導遊解説員通過揚聲器和CD、DVD等,所宣傳出來的東西,這是一種零度式的旅遊,旅遊者並沒有直接和臺灣人文生活接觸,而只是被拋入一連串抽象的話語和符號世界之中。

  觀光旅遊最可貴之處,莫過於到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人,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從而透過這樣的交流,去體會感受當地的人文生活。但是,如果太過依賴相關觀光導遊的導引宣傳,在觀光旅遊中,人們所企盼的直接交流,就會被各種終端和界面所取代,人際間充塞或流動的只是資訊與符號。一方面,觀光旅遊者內心充滿交流的渴望;而另一方面,又似乎沒有什麼需要交流或不知該如何交流的情況。這就像一些滿嘴哼哼哈哈的快歌,有的只是情緒的宣泄,而聽不清楚到底唱了什麼,這種狀態就是語言的零度化。

  在這種浮光掠影式的觀光旅遊中,觀光旅遊者對事物的感受,以及留存在感覺和記憶中的事物,都由片斷的影像和符號所構成,這會導致時空背景的抽離,使空間徒具形式外殼,而無意義可言,從而呈現意義的零度化。在這樣的觀光旅遊之後,別人問你,你到過臺灣嗎?你除了會説,到過!其他要再説些什麼有關臺灣的事情,就只能説説臺灣的小吃好吃,臺北的101很高,高鐵捷運很方便等等,這些在觀光旅遊導引介紹書冊中所告訴的東西,這種觀光旅遊説嚴格一點,只能算是在觀光旅遊導引書冊中觀光旅遊一番而已。

  我們建議可以讓有心的大陸游客可以做出更具彈性的觀光旅遊安排。我們也建議大陸游客,自己可以選擇一種可以和臺灣的大街小巷人文日常生活直接接觸的觀光旅遊方式,這樣或許才有機會親自體驗令人悸動的人文情境,感覺到不虛此行,或下次一定一定會再來臺灣。

  讓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成為自由之行,才能促進大陸游客對臺灣人文的了解感受,而這樣也才能有助於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觀光局和相關單位目前所要做的是,除了治安和維護觀光客權益等導入機制做得好外,其他的就放手讓相關民間力量去發揮,讓大陸游客能夠在相關的旅館交通等配套措施支應下,成為真正的自由的遊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