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演藝界主持人陷斷層危機

2010年12月06日 14:42: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透視集指出,臺灣金馬獎與亞太影展頒獎典禮之夜顯示臺灣演藝界主持人的斷層危機,主持人的表現遭到觀眾和網友的惡評,有的主持人被批把影展當成島內的talk show節目,也有新生代主持人被批評事前準備不足……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在臺灣連續舉辦了金馬獎和亞太影展頒獎典禮,這兩個大獎雖然星光雲集,但主持人的表現卻遭到觀眾和網友的惡評,有的主持人被批把影展當成島內的talk show節目,不夠大氣,也有新生代主持人被批評事前準備不足,星光大道上的訪問説不出個所以然來,讓大明星尷尬,也讓觀眾看得失望。

  要主持金馬獎或者亞太影展,主持人的臨場反應很多來自於平日的鍛鍊和知識與資訊的累積,這是個長時間的培養過程,臺灣演藝環長期內向發展,過於強調本土的製作企圖與規模,並沒有給演藝人員太多胸懷亞太或者國際的機會,一旦大型活動需要主持人,只能跟綜藝節目借將,但臺灣綜藝節目的趣味爆點非常“在地”,不是臺灣人不見得能理解,因此,來自不同國家或者地區的來賓並不一定能夠進入主持人設定的語境裏,就感受不到那個笑點了。

  有些主持人走個人鹹濕暴走風格,放在臺灣的談話性節目裏可能還能夠帶動節目氣氛,但是一放在國際舞臺上,很快就讓人感受到“只有表面的梗,沒有內在的料”的窘境。

  話説回來,儘管有些主持人的表現並不十分稱職,但是不請這些談話型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來主持金馬獎或者亞太影展,臺灣也找不出更合適、更上得了臺面的人了。看看負責主持星光大道的新生代藝人吧,可能更難擔當大任,除了本身的磨練不夠之外,老是叫錯電影人的名字,訪問冷場、話語重復,或可推斷這些年輕藝人事前並沒有太充分的準備,他們本來與電影的淵源就不深,很難信手拈來做出有料的訪問,如果主持前沒有下功夫做足功課,臨場表現怎麼能稱職?

  金馬與亞太影展頒獎之夜顯示臺灣演藝界主持人的斷層危機,知名度和臨場反應可以上得了國際(區域)舞臺的晚會主持人太少,晚會常常陷於臺灣自我娛樂的小鼻子小眼睛氛圍;而媒體對電影本身的成就的報導也太少,晚會的報道大多以“花絮”之類的小事情為主軸,風花雪月或者跟電影不相干的政治、社會事件佔據版面,對辛苦一整年的電影人太不公平。格局狹小的各類頒獎之夜,年年辦、經常辦,又豈真能帶動臺灣影視的影響力與地位呢?這是個值得令人深思的課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