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雙城論壇為兩岸關係開啟一扇“機會之窗”

2017年07月05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北市長柯文哲7月3日在上海會面。張志軍表示,兩岸還是要在“九二共識”下進行民間交流,“兩岸一家親”,雙方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而柯文哲則回應,兩岸交流有利雙方人民。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5日發表評論説,由柯文哲與張志軍的談話可知,“兩岸交流有利雙方人民”是彼此的共識。

  眾所皆知,由於民進黨的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官方與官方授權機構的溝通聯繫管道中斷,雙方和平穩定現狀也受到衝擊。此時非常需要有另外的平臺,如兩岸城市交流,來緩和雙方緊張關係並促進彼此交流合作。

  過去兩岸地方城市交流最著名的就是“上海臺北城市論壇”,迄今已經舉辦第八屆,今年能在兩岸政治氣氛不佳的情況下還能持續舉辦,實在難能可貴,也顯現出兩岸確實有心想要建立新的模式,來持續推動雙方的交流合作。

  過去“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探討主題包括醫療衛生、青年、影視文化、綠色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産業的交流合作,並且簽署了26項交流合作備忘錄,今年又簽署了4項,總計30項,非常契合當前臺北與上海兩座偉大城市交流發展需要。

  除此之外,過去臺灣也曾有8位縣市長或副縣市長聯袂赴大陸參訪,大陸方面高規格接待並提出多項具體承諾,隨後在北京舉辦這8縣市的農産品展銷會,同時加強與這8個縣市的觀光、文化、教育等多面向的交流合作,成果相當豐碩。

  未來也希望大陸擴大與臺灣各縣市與民間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讓臺灣各縣市民眾都能享有兩岸關係改善所帶來的商機與和平紅利,不會因為政治爭議而受到影響,畢竟兩岸血緣相親、地緣相近、人員與經貿關係密切,是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

  誠摯希望兩岸城市與民間交流在以下幾個方向持續強化:第一,加強體育交流合作:臺北市即將在8月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希望大陸方面能支援,加強兩岸的體育交流合作,讓體育成為雙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第二,推動産業經貿合作:過去臺灣推出“六大新興産業”(包括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大陸也極力發展“七大新興産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育種、新醫藥、新材料、電動汽車、資訊産業)。現在看來這些新興産業還是符合當前兩岸發展需要,希望能攜手合作,共創雙贏。

  除此之外,大陸最近推出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國際經貿戰略政策,發展潛力無窮,商機無限,希望能提供管道讓臺灣各縣市或工商團體了解並參與,提升臺灣各縣市與大陸的經濟合作關係。

  第三,加強文化軟實力(Soft Power)與青年婦女的交流合作:兩岸可以中華豐美的歷史文化為背景,在建築設計、工藝産業、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字內容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交流平臺,讓中華文化的軟實力、以及兩岸巧實力在全球發光發熱。

  除此之外,臺灣各縣市的婦女、青年與民間團體若能與大陸各省市對口單位建立溝通交流合作機制,一定能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現狀注入更多的穩定因素,尤其是透過兩岸婦女交流合作,一定能為兩岸增添更多柔性力量。

  總而言之,兩岸在敏感的”九二共識”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官方或官方授權管道中斷之際,兩岸地方城市與民間的全方位交流合作的確可以為緊張的兩岸關係開啟一扇“機會之窗”,為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增添更多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