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當局“不漲電價”的美麗與哀愁

2016年10月31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秋老虎”肆虐,島內用電需求激增,臺灣響起缺電警報,如果真的開放所謂“綠電市場”,臺當局一再承諾的“不漲電價”能否實現?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在臺灣再生能源發電尚未成熟時,民進黨當局就設下9年內實現廢核的目標,顯然是不切實際。有學者預估,廢核後臺灣每度電約升至3.5元、漲了4成。島內輿論諷刺民進黨的承諾不過是“美麗的謊言”。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當局最近完成“電業法”修正草案,將向“立法院”提交。該草案的目的是要處理綠電自由化(編者注:綠電,即可再生能源産生的電能。),開放民間投資綠電,推動電業自由化,但令人費解的是,草案的內容卻完全違背“自由化”的精神。例如,當局承諾“未來電價不會漲”。既然開放綠電市場,則電價也應根據成本來決定,如今民進黨當局已明令管制價格,勢必導致發電者虧損或售電者倒閉。又如,草案規定發電燃料配比為“再生能源發電佔兩成、天然氣發電佔5成、燃燒發電佔3成”,所有發電業者都須符合這一規定。

  有臺媒質疑,這樣的比例是否適合臺灣、有無實現的可能性,當局沒有經過嚴謹研究就強制業者實施,顯然與推動電業自由化的精神背道而馳。

  臺當局強行推動修改“電業法”,是為了兌現“2025年非核家園”的選舉政見。現離2025年只有9年,除非再生能源發電量每年增長率能高達14%,才能實現“非核家園”。然而,陳水扁執政時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率每年只有3.3%,後來馬英九上臺“拼了老命”才達到5.6%,不知蔡英文當局有何“妙計”能在9年內使再生能源發電量大增近3倍?

  “電業法”草案稱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20%”,但綜觀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發電幾十年的經濟體,德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20%、英國14%、荷蘭8%、美國不到6%、日本約5%,臺灣能否在9年內把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比4%大幅提升至20%,不無疑問。尤其再生能源發電在頻遭颱風襲擊的臺島可謂困難重重。上月颱風接連侵襲臺灣,造成太陽能發電設施嚴重毀損,發電量大減。其實,即使在日光充足的日子,太陽能發電量也有限。有高雄官員指出,高雄市建築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每年310萬度,與高雄民生、工業年用電292億度電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可見,在臺灣再生能源發電尚未成熟時,民進黨當局就設下9年內實現廢核的目標,顯然是不切實際。

  此外,廢除核電後電價是否調升,是臺灣社會關注的最大焦點。民進黨從在野到上臺後始終聲稱“發展再生能源發電,不會導致電價上漲”。但島內輿論諷刺民進黨的承諾不過是“美麗的謊言”。以目前島內天然氣發電成本每度電約4.7到4.9元(新台幣,下同),再生能源平均每度電成本要6元,未來高成本的天然氣加再生能源,佔整個發電比重高達7成,以臺灣現在每度電約2.5元,電價能夠不上漲嗎?有學者預估,廢核後臺灣每度電約升至3.5元、漲了4成。

  其實,島內輿論最擔心的還是,民進黨當局貿然廢核,將使臺灣陷入缺電的危機。近日“秋老虎”肆虐,島內用電需求激增,但因核一廠和核二廠都有機組停機,導致每天少了6%的供電力,而令臺灣響起缺電警報。臺當局“經濟部”最近也帶頭在某一時段關掉冷氣,呼籲全民節電。

  《華爾街日報》早在去年就指出,臺灣封存耗資93億美元興建的第四核電廠,任由其沒落,反映島內不知缺電的事態嚴重。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