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等待迎接“林義雄電價時代”

2014年05月04日 13: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日發表社論指出:在抗議聲浪之下,臺灣核四已“實質停建”,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結束禁食。

  目前核四工程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二號機全部停工。這就是説,核四已“實質停建”,馬英九當局稱“一號機安檢後封存”,只是未便留下“國民黨廢核四”的歷史紀錄,但實際上核四到此應已是“謝謝收看”。

  臺灣2016選舉前,無人敢再啟核四爭端。2016年若是國民黨人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面對反核勢力,核四不可能啟封,且核一、二、三亦很可能在壓力下如期除役;若是民進黨人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倘啟封核四即是自批其頰,且照理也應執行其今日所作核一、二、三廠如期除役的承諾。接下來,自2018至2025年的7年之間,所有的核電機組將陸續停機除役;也就是説,自此刻算起,11年後,臺灣即將成為清潔溜溜的“非核家園”,其實是指顧間事。

  核四停建的立即影響是:一、4月24日的辦法“完工/安檢/封存”,較27日的“停工/封存”合理正當;但如前述,既然2016以後啟封無望,核四反正已是“實質廢廠”。二、原有可能以“留核四新機,汰核一二三舊機”的方法“漸進非核”,為臺灣多爭取約30年能源轉型的軟著陸時間,至今則已無可能。

  社論認為,核安是一項相對可控制的因素,臺灣40餘年的核電安全紀錄,可為佐證。但在世界能源科技條件不變的情勢下,廢核電將使電價上漲,則是必然的後果。德國非核,在可向法國買電的條件下,其電價尚比臺灣高4倍。但臺灣能向誰買電?因此,高電價將是臺灣在3、4年後必將面對的課題。

  林義雄的生命有價。他禁食以“死”相逼,廢掉了3000億(新台幣,下同)建造的核四。從此,臺灣走上“非核家園”,世世代代將進入“林義雄電價”時代。高電價使百業的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往往導致競爭力減弱,競爭力減弱就是生存力減弱。進一步言,“臺獨”是反核的主力,但高電價對“臺獨”或“獨臺”的幫助何在,對臺灣的競爭力及生存力影響如何,“臺獨”人士有沒有思考過?産業轉型談何容易,節能減碳説易行難,替代能源何處尋覓。這些,皆將是臺灣未來世世代代必須承擔的“林義雄成本”。

  林義雄原來主張“核四公投”,如今卻主張“以行政手段立即停建”,又主張“大修公投法”。他自己以禁食相逼,謂“我若有不幸,是掌權者殺害我的”,附從者則揚言“林義雄倒下,臺灣的革命號角就響起”,並恫嚇稱將採取一切暴力手段。欲以自己一命封住全臺灣對核電的辯論,這裡已經見不到民主風範。一條林義雄的生命,若欲以革命毀臺為代價,臺灣付不起這價碼,這正是馬當局向林義雄屈服的理由。

  問題在於:一、為什麼不能考慮“留核四/汰舊機”的“漸進非核”軟著陸?二、退一步言,核四工程只剩最後半哩路,為什麼不能接受“完工/安檢/封存”的萬全之策,而非要3000億元立即成為垃圾?三、畢竟,倘若“服貿案”舉行了20場公聽會,逾百場説明會,還被斥為“黑箱作業/溝通不足”;何以民進黨所提“核四公投特別條例”就必須立即完成“立法”,難道只因“義雄兄在禁食”?程式正義何在?實質正義何在?民主何在?難道主張“安全核電”的民意只因林義雄禁食即可一筆抹煞?

  核安的顧慮是絕對必要的,畢竟美、俄、日皆發生過巨大核災;但核電的課題卻是複雜的,否則美、俄、日也不會延續核電政策。如今,臺灣已同意走向“非核家園”,但如果“留核四/漸進非核”也不可以,甚至連“核四停工/封存”也不可以,這就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而是淪為政治鬥爭了。民進黨這就不只是對馬當局的軟土深掘而已,而是對全民不留餘地。

  反核四、反核電者已獲得大勝,卻也自陷於一個政經吊詭:因為,核四既已“實質廢廠”,則核四如果運轉會不會爆發核安問題,已是一個永遠無法驗證之事;但臺灣就此走向“硬著陸”的非核進程,人民的競爭力將承受“林義雄電價”、臺灣的生存力將承擔“林義雄成本”,卻是必然可以驗證之事。如果這就是林義雄所追求的“歷史定位”,誰來關切臺灣未來總體政經前景的吉兇禍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