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內地人“保險”為何捨近求遠?

2016年02月17日 07:5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春節假期,內地人去香港旅遊除了購買奢侈品,保費較低、保額較高的香港保險産品也成熱搶對象。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到香港新買的保單費總額達211億港元,預計全年將超過300億港元。

  為何“捨近求遠”買保險?香港保險有何優勢?理賠服務能否跟得上?有風險嗎?

  內地人為何要買香港保險?

  “現在內地消費者到香港買保險産品的不少,我排了半天才買上。”趁假期赴港買保險的白領黃小姐告訴記者,“千里迢迢”到香港買保險是因為相對於內地,香港保費較低、保額較高。“我買了一款重疾險産品。相比同類産品而言,保費比內地便宜20%以上,並且保障的重大疾病有60多種,加上輕症有上百種。而內地的保障通常只有40多種病況,很多還沒有輕症保障。”

  香港一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陳麗娜告訴記者,她大年初四上班第一天向一名來自廣東的客戶代理售出一款“美國友邦進泰安心保”重疾險産品,保額8萬美元。“我的客戶中內地訪客佔到七成以上,這兩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一到節假日我們公司排隊買保險的現象很普遍。”陳麗娜説。

  據記者了解,目前香港保險各類産品均向內地消費者開放,內地消費者購買重疾險和投資型保險比較普遍。

  內地保單在香港保費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到香港新買的保單費總額達211億港元,預計全年將超過300億港元。而2010年,內地訪客到香港新買的保單費總額僅為44億港元。5年來這一數字激增近6倍。

  “全球資産配置越來越明顯,內地訪客赴港買保險也越來越多。鋻於這一趨勢,公司在2015年收購了一家香港保險經紀公司香港豐潤,以期為內地居民提供香港保險諮詢服務。”國內第三方保險電商“慧擇網”創始人、總經理馬存軍表示,慧擇收購的這家香港保險經紀公司2015年保費規模同比增長150%以上。

  遇到糾紛怎麼辦?

  據介紹,內地消費者購買香港保險産品沒有條件限制,但一旦發生糾紛只適用香港法律。

  慧擇網海外險事業部總經理王薇表示,在香港簽署的保單只能按照香港的法律規定執行,內地人需要充分了解和適應;如確實發生無法理賠的狀況,由於內地法律對香港保險公司沒有約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請求司法援助。比如,內地的一些證明材料未必會得到香港法律認可,一旦發生理賠糾紛,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訴訟,會付出高額成本和諸多不便。

  事實上,隨著內地人赴港買保險日趨增多,各種糾紛也在逐年上升。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處理了700宗投訴個案,其中603宗屬新接獲的個案,比2013年的535宗增加近13%。糾紛主要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不保事項、沒有披露事實、賠償金額和違反保證條款或保單條件。在眾多個人保險産品中,引起最多索償糾紛的兩類保險産品分別是住院/醫療保險及旅遊保險。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