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國家所需 香港所長

2016年01月21日 08:2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現如今流行一句話,“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在香港特首梁振英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中,有人統計,他至少40次提到了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並表示香港要坐言起行,將“一帶一路”提供的機遇化為成果。

  40次提到、專章闡述,梁特首對“一帶一路”的重視不言而喻。重視還體現在不能光説不練,在施政報告中,梁振英宣佈成立由他領軍的“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負責制定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同時設立“一帶一路”辦公室,負責推動相關研究和協調聯絡工作。

  除了施政報告,梁振英近來在各種場合可説是言必稱“一帶一路”,當然也少不了提“超級聯繫人”。某些香港市民可能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不那麼了解,對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也不甚清楚,用“超級聯繫人”來比喻就更清楚明白。香港擁有獨特的“一國兩制”優勢、法治優勢、地理優勢、國際聯繫優勢等多個方面,用好這些優勢,香港就可以擔當內地與世界經濟互聯互動的“超級聯繫人”。具體到“一帶一路”,香港作為與中國大陸的超級連接器,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良好的資本市場、有專業的法律人才、有獨立的司法體系、有得天獨厚的貿易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補性強, 發展協同效應的潛力很大, 香港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支柱産業,如金融、貿易物流、高端服務業和旅遊等,都可以配合國家“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策略,成為支援“一帶一路”戰略的“全能樞紐”。

  “超級聯繫人”算是個新名詞,其實香港作為聯結世界與內地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由來已久。近些年,隨著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香港人擔憂這種橋梁和紐帶作用被弱化和稀釋,危機感很強。有危機意識是好事,但也不必過於悲觀。事實上,隨著內地經濟的蛋糕不斷做大,就算分蛋糕的人多了,每個人分到盤子裏的絕對數量還是增加的。眼前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一塊大蛋糕,特區政府認為,這蛋糕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若能把握善用,將是香港突破困局的希望所在。

  日前,梁振英上京述職時,國家領導人希望香港能抓住國家發展進入“十三五”時期的機遇,積極謀劃長遠發展,“找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交集”。事實證明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是結合“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最好定位,既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又可以提高香港的區域競爭力、併為未來發展提供動力。

  然而,這樣一份有戰略高度的施政報告,在香港卻遭遇某些人的攻擊和批判。有些人説“一帶一路”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對香港沒有實質性幫助;有些人甚至説施政報告強調“一帶一路”是在討好中央。前者或可歸因為短視,後者就有點莫須有了。好在梁振英不為所動,他説:我看不到“一帶一路”對本港有何壞處,如不能坐言起行,不將機遇化為成果,是唯一壞處。是的,如果等概念變現才入手,可能就已經晚了;亂噴口水耽誤了吃蛋糕就更划不來了。(王堯)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