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島內政治不安定 在臺美商有“心病”

2015年01月29日 08: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臺北市美國商會日前發佈了2015商業景氣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該會會員企業希望臺灣當局能積極降低政治不安定性和對大陸政策的不確定性,希望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儘快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消除外界對臺灣商業信譽的疑慮。

  這個商業景氣調查,臺北市美國商會已經連續做了5年,旨在了解美商對在臺經商環境評價及未來景氣展望,今年向420多位會員企業代表發放了調查問卷,最後回收有效問卷245份。在回答“兩岸服貿協議是否對臺灣有利”的提問時,大多數受訪美商認為會給臺灣帶來好處,並希望該協議能儘快獲得通過。報告還顯示,在臺美商普遍認為,兩岸雙方2014年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不僅對臺灣自身同時也為美國企業在臺經營帶來好處。

  其實,臺灣政治的不安定性、對大陸政策的不確定性,早已經成為在臺美商乃至所有外商的“心病”。陳水扁主政時期,島內政黨紛爭,社會動蕩不安,兩岸關係惡化,讓在臺外商惶恐不安,許多外商選擇逃離是非之地。臺北美國商會的會員一度由600多家減至350家,歐洲商會會員也由400多家降至280家。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實現雙向直接“三通”,打通了兩岸經貿往來的“任督二脈”,也打開了外商的“機會之窗”。2010年,兩岸簽署ECFA,更是讓許多跨區域企業重新思考臺灣在兩岸三地的定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外商才陸續重返臺灣。

  近一段時間以來,島內的政治氣氛再次讓在臺外商的“心病”發作。在民進黨等島內各種勢力的操弄之下,去年3月臺灣爆發了所謂的反服貿學運,致使兩岸服務貿易在簽署了1年7個月的今天,甚至都無法提上臺灣立法機構的議事日程。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生效,讓許多人憂心忡忡,與此利益相關的在臺外商也無法置身事外。臺北市美國商會會長范炘表示,兩岸服貿協議受阻,這會加深外界對臺灣信譽的疑慮,其他合作夥伴也會擔心跟臺灣商談簽訂的協議會不會生變,這對提升臺灣商業競爭力不利。細思量,這些話背後其實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服貿受阻,也延誤了在臺外商的商機,壓縮了他們的獲利空間。

  兩岸服貿協議絕對是一個多贏的協議,這從在臺美商的調查報告中也可以印證。希望臺灣方面儘早通過服貿協議,不要讓臺灣企業錯過太多機會,不要讓臺灣經濟被邊緣化成為事實。(吳亞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