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強中小企業 讓人民“有感”

2015年01月08日 08:1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去年11月,林桓渝到福建武夷山參加了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近幾年,這位臺灣茶樣子茶葉農場負責人,多次到大陸參加類似活動。2015年,茶樣子這樣的中小企業能否在兩岸經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頻頻被熱議。

  半個多月前,2014兩岸企業家峰會在臺北落幕,峰會重要關鍵字就是“中小企業”。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致辭時表示,臺灣中小企業具有“專、精、特、新”的特點,將成為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力量。無獨有偶,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致辭時也特別強調,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骨幹,也是兩岸企業合作的核心力量。

  為期兩天的兩岸企業家峰會最終達成9項共同倡議,其中之一項是“構築合作平臺和通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及創新”。

  中小企業備受關注並不偶然。2014年11月底落幕的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國國民黨遭遇挫敗,外界認為其中重要原因是,近幾年臺灣經濟發展沒讓人民“有感”。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穩定、創造就業的重要角色,據臺灣“經濟部”統計,到2013年為止,臺灣共有133萬多家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將近98%,集中了858萬就業人口,是讓人民“有感”的關鍵所在。

  2014年12月中旬,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到臺參訪,走訪了不少臺灣中小企業。他離臺前表示,青年交流、中小企業合作,是當前兩岸特別需要著力的領域。“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資本弱,但面廣、量大,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更能讓人民‘有感’,兩岸雙方對此都應給予政策鼓勵。”

  然而,鼓勵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僅從制度層面就知易行難。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仍然躺在臺灣立法機構,等待所謂“監督條例”過關再議。對此臺灣不少有識人士頗感憂慮。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坦言,封鎖大陸是很傻的事。苗豐強認為,大企業具備全球化生産能力,即使臺灣不開放,還是可從其他渠道出貨,閉關自守最受傷害的其實是臺灣中小企業。

  實際上,已有一些臺灣中小企業,借助大陸業界搭建的平臺一步步成長起來。就在兩岸企業家峰會召開的前幾天,阿里巴巴網在臺灣舉辦了網商大會,評選出第一屆“阿里巴巴臺灣十大網商”。獲得冠軍的京銘科技以光碟壓片起家,在2009年因全球金融海嘯陷入困境,2013年加入阿里巴巴成為發展轉捩點。京銘科技總經理董昆鑫介紹,通過阿里巴巴提供的“行業視角”數據分析,發現紙袋需求大,便進入紙袋印刷市場。一年來,包括紙袋在內的新産品,令京銘科技營收增加了1000萬元新台幣,增長6倍。

  2014年底臺商謝冠宏的傳奇故事,也令人津津樂道。這位被富士康集團開除的資深員工,50歲時創辦了深圳加一聯創電子科技,成為“小米”手機專屬活塞耳機的供應商。借助“小米”的平臺,2014年僅“雙十一”當天,“加一聯創”就賣出了20萬組活塞耳機。當然,“加一聯創”並不滿足於做“小米”耳機的供應商,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耳機第一品牌。“加一聯創”的經歷,給臺灣中小企業以鼓舞,只要找到可以輻射到足夠市場的平臺,夢想並非遙不可及。2015,希望在前。(記者 孫立極)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