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經濟競爭力滑坡 中小企業盼登陸成長

2014年09月15日 08:2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媒報道,最新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排行顯示,在144個經濟體中臺灣排名退居至77。有臺灣媒體評論稱,排行榜反映出臺灣若不在全球貿易自由化潮流中尋求突破,不擺脫“鴕鳥”心態(在臺灣被用來形容逃避現實的心態),經濟發展繼續受政治惡鬥掣肘,屆時別説退居全球競爭力排行的中段班,甚至在“放牛班”(在臺灣,所謂“放牛班”就是初中的不升學班,專給差生開設),也很難找到位子。

  9月13日,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中,多位臺胞代表表示中小企業盼登陸成長,希望服貿早日上路,進一步健全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發展。

  服貿被卡,外資呈現觀望

  有臺灣媒體發表評論稱,臺灣競爭力“倒退”,表面是企業研發和創新不足,但實際恐指向政治因素。全球競爭力排行榜調查主要採用精英問卷模式,結果充分反映了企業經理人對未來的預期。去年3月臺灣反服貿“學運”驟起,對絕大多數企業經理人來説,臺灣已自絕於經貿整合的賽局,對韓國的競爭喪失先機,結果無異把臺灣送上“斷頭臺”。

  世界經濟論壇此次發佈的報告中也點出,在因應開放措施的立法效率評比項目中,臺灣已落居全球後段班,就如同牽涉兩岸互相開放市場的服貿,未進入實質審議就被套上“監督條例”的緊箍咒,凸顯臺灣不僅畏懼加速開放,甚至有刻意拖延的嫌疑,競爭力衰退,也就不足為奇了。

  臺當局拼投資,但是受到服貿一再被卡的影響,臺“經濟部”統計顯示,陸資來臺投資額減少。臺“經濟部”規劃10月8日舉行全球招商論壇,在對外招商的過程中,相關人士坦言,服貿遲遲不上路確實也影響到了部分國際服務業廠商投資意願,呈現觀望態度。

  9月11日,國民黨籍“立委”廖正井在“立法行政研討會”上請大家用掌聲拜託臺“立法院長”王金平,速與“在野黨”溝通服貿等案。

  登陸成長,中小企業利多

  9月12日,還有一則消息。臺灣“經濟部”發佈最新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2013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逾133萬,創歷年新高。統計同時顯示,中小企業家數佔整體産業的97.64%,就業人數達858.8萬人,佔全臺就業人數的78.30%,也是近年新高。

  服貿協議的生效不只有利於臺灣大企業,對中小企業也是益處多多。臺當局舉辦了多場服貿公聽會,詳細介紹了在服貿協議中,大陸對臺灣開放的項目並非只有金融、電信、運輸等適合大企業經營的服務業,還有許多適合中小企業經營的行業。例如電腦相關服務、一般商品零售、市場調查、攝影、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影印、筆譯和口譯、錄音錄影帶分銷、旅行社、建築物清潔和環境服務等。

  更有業者展望指出,許多臺灣中小企業業者,赴大陸發展以後,因為有廣大市場支援,都可以淬煉發展成為大型企業。例如象王洗衣、都可茶飲、85℃、麗嬰房、自然美等,都是中小企業獲利的例子。而且,根據服貿協議,未來臺灣業者在福建經營電子商務網路平臺,持股比例可達55%。這對臺灣中小企業發展是一大利多,其所生産、販賣的産品都可通過這些臺資控股的網站賣到大陸全境。(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