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的馬雲們”沒有再遺失2015的本錢

2014年12月22日 13: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雲在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的演講引起臺媒廣泛關注。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分析馬雲和大陸的“馬雲們”加速産業融合和創新多功能的發展,並反觀臺灣指出,臺灣,先行但未到,大陸後發卻先至。要從邊陲走回軸心,“臺灣的馬雲們”沒有再遺失2015的本錢。否則,輸掉的不會是一個年,輸掉的,會是一整個世代。

  評論摘編如下:

  “馬雲要設基金幫臺灣年輕人創業”。臺灣媒體斗大的標題,引起各方褒貶不同的反應。對於臺灣資訊、科技、文化、娛樂、媒體産業來説,馬雲的豪情不免讓人心有慼慼。但從全球人才與資金自由流動的角度,及營運新世代産業的立場來看,大陸為數不少的“馬雲們”,結合資本、創意、科技、行銷,落實並滿足人們生活的新需求,逐步完成新産業鏈聚落化大業,不僅出擊西方,還照映出臺灣知識、資訊與傳播電視産業的邊緣化。

  以物聯網起家,透過投資並購與創新開發,觸及更多核心産業,已形成體質相互支援、具備營運規模、既垂直又水準整合的網際網路集團。馬雲的版圖,不斷遊移在虛擬與實體間,但版圖的核心堅持在網路數字平臺的擴散複製,並廣泛運用智慧通訊技術。換句話説,不管馬雲版圖是由什麼樣類別的事業體組合而成,基本上就是綜合體現新興世代的數字産業與知識經濟。

  以媒體産業鏈的例子來看,馬雲版圖直接或間接由“阿里巴巴+阿裏影視+優酷馬鈴薯+華數傳媒+小米+上海文廣集團”形成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圈,涵蓋了入口網站、視頻網路、新聞媒體、實體電視、行動裝置與動漫音樂及影像製作發行公司,功能覆蓋社交、互動、購物、娛樂、新聞、遊戲、文創、通信及大數據分析。軟體經由數字化整合而互為資源,硬體因功能齊備多元增大內容擴散相乘效果,推動數據分析的粉絲經濟,有效吸納傳統媒體遺失的受眾,凝聚使用者緊密的忠誠度。

  馬雲的阿里巴巴,當然不會是東西方社會媒體功能與科技融和的唯一例子。以網際網路帶動結合軟硬體,開啟網媒連動與網臺合作,西方早已邁步向前。2014的大陸,呈現急起直追的趨勢,稱做是新舊媒體功能整並、蓬勃融合最火熱的一年。諸多的“馬雲們”,分別從使用者方便及時的近用權下手,加速尋找彼此融合壯大的多功能核心産業,建立西方慣稱、涵括媒體産業在內的“生態系統”。

  臺灣也在摸索建構。極少數的資訊科技、電信、有線電視系統、頻道、遊戲、文創、節目製作業者,基於本業再生與核心價值擴張的需求,以及運用新數字科技的社會普及化,或開始著手規畫佈局,或已經實建可操作的架構。然而,可惜的是,大都還是單點擴充,還不到大規模碰觸完整生態系統面的互補融合。其中,資金、政策、視野造成的門戶之見與官民各自為政,拖延掉臺灣原本存在的優勢。

  融合算是“時間經濟”。臺灣,先行但未到,大陸後發卻先至。追,就會産生除舊布新的資金與人才的動能,自然就要淘汰故步自封的過時規範,適用新的競爭遊戲規則。無可擋的客觀情勢,逼迫東西方改變主觀的視野。要從邊陲走回軸心,“臺灣的馬雲們”沒有再遺失2015的本錢。否則,輸掉的不會是一個年,輸掉的,會是一整個世代。(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