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港媒談兩岸服貿:臺灣不可再錯失時機

2014年12月15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上個月中韓正式宣佈FTA談判達成一致,震動臺灣敏感的産業神經。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説,從臺當局及社會輿論的強烈反應來看,臺灣業界的情緒可謂跌到了谷底。兩岸畢竟是一家人,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大陸方面一再釋出善意和誠意。如果臺灣再錯失時機,那就真的是“蘇州過後無艇搭”了。

  評論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本週應邀訪台,展開八天七夜的環島之行。據臺媒報道,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10日表示,中韓FTA有關服貿涉及金融、電信的市場準入,中方承諾將在兩年內完成開放。

  上月祖國大陸與韓國正式宣佈就FTA談判達成一致,將於明年初簽署協定,最快下半年正式生效。此消息猶如震撼彈,猛烈地挑動了臺灣敏感的産業神經:島內媒體形容“臺灣最大的噩夢成真”;臺當局表示,如果臺灣再不積極追求經濟自由化,一旦中韓FTA生效,臺灣躺著也會中槍;島內工總認為這項協定對臺灣産業的衝擊,威力就像核子彈。從臺當局及社會輿論的強烈反應來看,臺灣業界的情緒可謂跌到了谷底。臺韓出口産品超過八成重疊,今後韓國産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將享受較臺灣産品更優惠的關稅,臺灣業界怎能不憂心忡忡?

  其實,對於臺灣的“心事”,大陸又怎會不知?所以,兩岸于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13年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使臺灣貨物進口可享受較低關稅、臺灣服務業進軍大陸可獲得較優惠的門檻,但由於民進黨不樂見兩岸經濟進一步緊密合作,去年先以舉辦公聽會為由拖延審查服貿協議的時程,今年又拋出“先審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審查服貿協議”的藉口,連續92次杯葛議事,導致原本應比中韓FTA早一年半生效的兩岸服貿協議至今仍被臺灣“立法院”打入冷宮,遑論生效之日了。

  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大陸方面一再釋出善意和誠意。上月中旬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表示,不希望看到兩岸經合“起了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他認為,現在還來得及,要奮起直追。上月底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也強調“亡羊補牢,尤為未晚”。可見,大陸方面展現了巨大的耐心和寬容,可謂仁至義盡。因為兩岸畢竟是一家人,大陸也多次強調優先與臺灣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成果,所以不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大陸都會盡力幫助臺灣。如果臺灣再錯失時機,那就真的是“蘇州過後無艇搭”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