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港媒:臺灣自拖後腿 錯失良機

2014年09月15日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12日在北京出席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時強調,大陸願意優先讓臺灣産業到大陸市場佈局,優先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香港《大公報》13日發表評論指出,這充分顯示了大陸的善意和誠意。然而,服貿協議在島內生效之日遙遙無期,不知貨貿協議是否會面臨相同命運?大陸方面多次強調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而臺灣方面也應珍惜時機、抓緊機遇,否則錯失良機,後悔莫及。

  評論摘編如下:

  暌違11個月,兩岸第9輪貨品貿易商談近日一連三天在臺灣舉行。俗話説“好事多磨”。在過去近一年裏,服貿協議遲遲未能在島內生效實施,加之今年3月臺灣反服貿人士佔領“立法院”,一些人遂對兩岸經濟合作前景頗感憂慮。如今兩岸終於恢復貨貿談判,顯示兩岸經合不會因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而驀然中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不會因個別事件而停滯不前。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12日在北京出席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時也強調,大陸願意優先讓臺灣産業到大陸市場佈局,優先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這充分顯示了大陸的善意和誠意。然而,服貿協議在島內生效之日遙遙無期,不知貨貿協議是否會面臨相同命運?

  兩岸于2010年6月簽署經濟合作框架(ECFA),當時只是制訂了早期清單,雙方僅開放了小部分服務業項目及納入五百多項的貨品降稅項目,後續還要進行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等4大項協議的商談。兩岸已分別於2012年和2013年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保障協議,貨品貿易談判由於範圍浩大,涵蓋7000至8000個項目,至今仍未完成談判。

  貨貿是兩岸經合的重要拼圖之一,目的是為了打破關稅壁壘,以零關稅或低關稅進入對方的市場,以降低貨品的關稅成本,增強競爭力。尤其臺灣的“宿敵”韓國也同時與祖國大陸進行自由貿易協議(FTA)談判,倘若早于臺灣拿到進入祖國大陸市場的優惠門券,勢必衝擊臺灣産業,所以臺灣方面一直希望能先於中韓FTA而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而事實上,兩岸服貿和貨貿協議生效之日原本應可早于中韓FTA,但服貿協議至今仍被“雪藏”在臺灣“立法院”而動彈不得,臺灣業界只能眼睜睜地看?中韓FTA的步伐趕上兩岸貿易談判。據悉,中韓FTA將於年底前敲定,而兩岸服貿協議幾乎不可能于年底前在島內生效,兩岸貨貿協議也仍在商談中。韓國業界可謂勝券在握,臺灣自己拖自己的後腿,怨不得人。

  其實,即使兩岸能趕在中韓簽署FTA前簽署貨貿協議,但生效之日依然充滿變數。島內立院將訂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規定今後兩岸所簽署的協議須經“立法院”嚴格審查後才能通過。然而,民進黨“立委”故意杯葛議事,致使“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至今也未進入審議程式,遑論按“條例”規定來審議兩岸簽署的協議了。也因如此,兩岸服貿協議即使簽署一年多,都未能在島內實施。

  大陸方面多次強調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而臺灣方面也應珍惜時機、抓緊機遇,否則錯失良機,後悔莫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