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韓國上緊發條 臺灣業界再也按捺不住

2014年07月31日 08: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日前結束的“全臺經貿大會”上,與會人員無不對臺灣當前的“悶經濟”表示憂慮,大會呼籲臺“立法院”儘速審議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是近一年來島內各界發出支援服貿的最強聲音,顯示臺灣業界對民進黨一再阻撓服貿通過相當不滿。最新民調也顯示,島內支援服貿協議的民眾一直在增加,已經超過了反對者,反映了支援服貿儘快實施已成為臺灣社會的普遍共識。

  評論摘編如下:

  一連三天的“全臺經貿大會”日前結束。大會由臺當局牽頭組織,邀請島內各界人士與會,為臺灣經濟建設出謀劃策。與會人員無不對臺灣當前的“悶經濟”表示憂慮,紛紛表示臺灣若再蹉跎歲月、故步自封,只會越來越被邊緣化。多數與會者並認為,臺當局應務實探討兩岸共同發展經濟,加強産業合作,如共同研發、發展品牌,擴大兩岸搭橋政策與試點合作等。大會還呼籲臺“立法院”儘速審議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是近一年來島內各界發出支援服貿的最強聲音,顯示臺灣業界對民進黨一再阻撓服貿通過相當不滿。最新民調也顯示,島內支援服貿協議的民眾一直在增加,已經超過了反對者,反映了支援服貿儘快實施已成為臺灣社會的普遍共識。

  去年6月兩岸剛簽署服貿協議時,反對者多於支援者。主要是因為臺灣社會對服貿協議不甚了解,加之民進黨惡意抹黑兩岸經濟合作,使島內不少民眾對兩岸服貿存有疑慮和誤解。當時民進黨陣營大肆宣揚“中國人拿30萬美元就能攜家帶眷移民臺灣,款項檢查後又匯回中國,這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移民”、“臺灣向大陸開放服務業市場,將衝擊島內400萬勞工的生計”、“計程車行業開放陸資,擠壓本地車行的生意”、“陸資入島會打垮本地理髮店”等。儘管國民黨政府也有澄清這些言論純屬子虛烏有,但由於宣傳力度不夠,亦低估了謠言的傳染力,令反服貿的聲浪蓋過了支援服貿的聲音,終導致今年3月爆發反服貿人士佔領“立法院”、硬闖“行政院”的軒然大波。

  然而,謊話和謠言是經不起推敲和考驗的。在“佔院運動”後,國民黨當局加強了介紹服貿的力度,豐富了宣傳的形式,如在網上推出簡單易懂的“懶人包”和漫畫,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加強與業界溝通,説明服貿可給島內企業進軍大陸提供更優惠待遇以及推動臺灣經濟等種種好處。

  中韓加快雙方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程,令臺灣業界擔心韓國對手將更快獲得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惠待遇,因而紛紛加入支援服貿儘快實施的行列。臺灣與韓國的産業相似度非常高,出口商品約有7成具重疊性,因此,多年來臺企和韓企可謂水火不容。當初臺灣急於與大陸進行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商,就是祖國大陸、日本與韓國宣佈啟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而東盟十國與祖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也將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臺灣擔心韓國捷足先登,搶佔大陸市場。

  當看到“宿敵”韓國的經濟如上緊了鏈的發條充滿動力,但看到臺灣經濟卻如一潭死水毫無活力,臺灣業界再也按捺不住焦慮的心情,從而發聲支援兩岸服貿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