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人民幣成臺灣阿嬤新寵

2014年03月17日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人民幣在臺灣熱度不減。臺灣“央行”3月14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其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存款為2470.5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去年2月,人民幣業務在臺灣全面開跑,一年來,人民幣不僅是臺商的至愛,更是成了臺灣阿嬤的新寵。有臺灣媒體稱,中國大媽瘋黃金,臺灣大媽瘋人民幣。

  人民幣存款突破2000億

  臺灣銀行資料顯示,2月初人民幣兌換新台幣約1比5.08,3月初人民幣就跌到1比5.01,1個月內下跌約1%。但臺灣社會普遍看好人民幣長期價值,貶值反而引發臺灣業者和投資人“搶存”熱。因為目前在臺灣仍有每人單日人民幣換匯上限是2萬元,有的臺灣阿嬤為了儘量多存人民幣,就帶上自己的孩子、孫輩到銀行開戶換匯。

  臺灣銀行業者開辦人民幣業務已逾一年,人民幣存款突破2000億元,增長勢頭強勁。民眾反應熱烈,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存款利率高於新台幣和美元。目前,全臺有上百家金融業者,推出名目繁多的人民幣存款業務。且臺灣各家銀行的人民幣定存利率幾乎都有3%以上,是新台幣的2倍多。另一方面,島內業者也推出多種人民幣理財産品,開辦人民幣存款或理財産品後,島內民眾就多出一項較高回報的理財産品。特別是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消費者願意選擇收益高和持續升值的貨幣來作為資産的配置,這些都是人民幣存款在臺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島內業者更是看好人民幣存量的增加,爭搶商機“大餅”。臺灣永豐銀行總經理江威娜表示,因為兩岸之間的貿易,臺灣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順差,民眾和公司商號對人民幣流動資金的需求和存量都存在增長趨勢。“我們金融業者認為人民幣在臺業務會持續發展。”

  力拼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

  僅僅開辦一年,人民幣在臺的存款增長速度已直逼香港,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渣打銀行日前公佈報告稱,臺灣人民幣存款已在去年追平新加坡,預料今年底還有機會上看至2500億元。臺灣大媽瘋人民幣的現象再次引發了輿論對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討論。

  積極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更好地分享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紅利,一直是島內金融業者的呼聲。而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2月20日首度表態,力挺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未來半年,臺“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將與臺“央行”總裁彭淮南並肩作戰,以“商品多元化”與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雙策略,力拼臺灣成為與香港並駕齊驅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臺灣《旺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須積極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民幣業務是臺灣地區金融業脫胎換骨的契機;金融業的脫胎換骨,又是臺灣地區能否從當前“悶經濟”破繭而出的關鍵。不過,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除了民間業者要加把勁,臺當局更要放寬管制,鬆綁資金匯出匯入上的繁瑣限制,尤其重要的是,臺當局要展現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決心,否則香港、新加坡甚至倫敦都爭相發展人民幣業務,大陸有什麼理由獨厚臺灣?擺在眼前的,“立法院”須儘快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讓協議中雙方達成的1000億人民幣RQFII額度能順利上路,臺灣人民幣存款方能投資大陸資本市場。(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