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推動滾裝運輸 方便高效創龐大商機

2013年05月06日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海運近日取得新進展,兩岸將加速貨物快速運輸,推動滾裝運輸方式。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滾裝運輸節省兩岸碼頭裝卸貨物的時間,提高運送效率,將為兩岸工商界及運輸界帶來龐大商機。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海運近日取得新進展。大陸兩岸航運交流協會與臺灣兩岸航運協會達成多項共識,當中最受關注的是加速兩岸貨物快速運輸,推動滾裝運輸方式,即載運貨物的車輛可直接開上船,抵達目的地後可快速離開港口,節省了在兩岸碼頭裝卸貨物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貨物運送效率。俗話説“時間就是金錢”,兩岸推動滾裝運輸,將為兩岸工商界及運輸界帶來龐大商機。 

  回顧兩岸貨運30多載風風雨雨,從互不通航到全面直航,兩岸關係破冰回暖是關鍵因素和主要推力。1979年兩岸貿易雖然實現零的突破,但雙方貨物必須先在第三地卸貨換船後再運抵對岸。到了90年代,兩岸貨輪已無需在第三地卸貨換船,可原船直接開往對岸目的港,此謂“彎靠”。1997年在兩岸同胞的積極推動下,兩岸貨運取得了顯著進展:貨船可在福州、廈門兩港與臺灣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之間展開定點直航。直到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臺,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恢復了事務性協商,兩岸貨運才實現了常態化直航。當年11月,兩會簽署《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兩岸海運翻開了新篇章。該簽署標誌兩岸通航模式由轉口、“彎靠”、試點直航、小三通過渡到真正意義的直航。 

  兩岸海運直航後,航線截彎取直,船舶往來兩岸時不必再繞行第三地,大大節省了航行時間和營運成本,貨物入境手續得以簡化。以福建主要港口與臺灣主要港口之間的運輸為例,直航運距比直航前的“彎靠”航線的運距平均縮短約2/3,船舶的運能發揮比直航前提高近一倍。 

  近年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岸海運,與臺灣僅一水之隔的福建大力促進閩臺海上滾裝運輸發展。滾裝運輸是汽車運輸與普通旅客運輸相結合的産物,比較適合航程較短的海峽運輸。目前來往閩臺的“中遠之星”、“海峽號”或是“臺閩之星”都屬於高速滾裝船。而來往臺北至平潭的臺灣滾裝船“麗娜號”下周也將投入營運。 

  高速客貨滾裝船不僅為兩岸旅客提供便利服務,其定時、定點、定線、快捷、裝卸效率高、船舶週轉快的特點也深受兩岸商界歡迎。有臺商表示,如果臺灣的貨物空運到上海,運輸成本相當高,但如果通過兩個半小時航程的“海峽號”,然後由好的物流公司再轉發到上海,整個運輸過程與直接空運相差無幾,但成本卻比較低。可見,相較其他運輸方式,兩岸滾裝船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加之兩岸已決定推行貨櫃車可直接上下船,更進一步提高了滾裝船的運輸速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