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海運企業合作 陸資入臺又一突破

2013年01月10日 08: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政龍投資公司”入股臺灣陽明海運公司旗下高雄港“高明貨櫃碼頭公司”的3成股權,開啟兩岸貨櫃碼頭合作首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對於推動兩岸海運乃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以及促進兩岸相互投資都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提升兩岸海運企業的競爭力,增強高雄港的轉机港地位。  

  評論摘編如下:

  陸資入臺最近又傳出好消息。大陸成立“政龍投資公司”,出資40.5億新台幣(約1.35億美元),入股臺灣陽明海運公司旗下高雄港“高明貨櫃碼頭公司”的3成股權,創下陸資入島投資最大金額,也是陸資首度涉足臺灣公共建設,開啟了兩岸貨櫃碼頭合作首例,對於推動兩岸海運乃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以及促進兩岸相互投資都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提升兩岸海運企業的競爭力,增強高雄港的轉机港地位。  

  政龍投資入股臺灣航運業,是這些年兩岸最為轟動的陸資投資個案,金額幾乎佔3年來入島陸資總額的50%。一方面是看好臺灣未來將進一步開放陸資,所以搶佔商機、未雨綢繆;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露出復蘇曙光,航運業後市走俏,加之臺灣經建會計劃在島內打造“自由經濟示範區”,高雄有望“喝頭啖湯”。政龍投資公司將會是大陸海運巨擘,而陽明海運集團是臺灣第二大貨櫃航商,強強連手,優勢互補,經濟效應顯而易見。未來陽明海運可透過政龍投資公司開拓大陸市場,包括船舶貨櫃可望有新航線、港口貨物裝卸集散成本將大幅降低等。中遠集團、中國海運集團的船隻都會優先灣靠高明所經營的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從而提升高雄港及第六貨櫃中心的運量。其實,2009年島內開放陸資入臺參股港埠相關設施後,中遠集團即表達入股高明碼頭的意願。 

  島內于2009年6月正式受理陸資來臺投資或設立辦事處事宜。在經過三輪政策鬆綁後,迄今已經開放408個投資項目,其中製造業204項,開放比例達96.8%;服務業161項,開放比例近60%;公共建設43項,開放比例達51.2%。截至去年11月底,3年來臺灣“經濟部”共核準330件陸資入島個案,金額總計3.5億美元。雖然赴臺陸資的金額每年都呈現增長趨勢,臺灣開放陸資投資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但相較于臺灣對大陸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赴臺陸資只佔登陸臺資的1%;與去年祖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已達近700億美元比較,對臺投資亦僅佔0.5%,可謂鳳毛麟角。連馬英九也直言“3.5億這個數字太難看”,近期重申將進一步解除陸資入島限制。

  大陸海運巨頭進軍臺島航運業是一大突破。臺當局應利用此大好勢頭,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陸資,為臺灣經濟提供新動力和新能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