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會良性互動 共謀兩岸互利雙贏

2008年07月14日 16:37:00  來源:
字號:    

  整整一個月前,才完成兩岸海基會、海協會兩項議題簽署的兩會領導人,七月十一日分別在兩岸參加了同類的活動,還講了同樣的話,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文章認為,此舉展現了兩岸正不斷朝著互利雙贏的道路前進。
  
  七月十一日是臺灣方面于1955年制訂的航海節。這是為了紀念1405年七月十一日,明朝三保太監鄭和率兩萬七千八百軍民搭乘六十二艘船,展開了他七下西洋的首航。今年的這一天,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出席航海節紀念,他表示兩岸完成了週末包機後,將接著進行海運直航的協商。同一天,海協會長陳雲林在江蘇省太倉市出席紀念鄭和的活動,也講了和江丙坤同樣的話,而陳雲林所前往的太倉,正是當年鄭和首航的地點,尤具臨場感,江丙坤出席的活動雖是在臺北,但更證明國民黨當局對這段中華民族光榮歷史的感情。

  文章指出,在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完全聽不到的中華民族一詞,馬英九于他的“五二○”就職演説中提了兩次,包括他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今年航海節的紀念,是國民黨與馬英九理念的實踐。民進黨那種“去中國化”的行為,就如有一年陳水扁出席宜蘭的端午節活動,竟然揚言端午節是“紀念臺灣的河神,不是紀念中國的屈原”,割裂兩岸的臍帶關係,使得雙方衝突不斷,走向互毀雙輸。

  文章最後表示,現在兩會領導人同時分別紀念鄭和,也分別提出推動兩岸海運直航,可見在同屬中華民族的感情基礎上,雙方可以逐步找到愈來愈多的共同利益。如今看來,臺灣海運界昐望十多年海運直航,將可在八月北京奧運會後,正式提到兩會協商的議事日程,造福兩岸。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