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攜手 共同開發文創經濟寶藏

2012年08月28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當下兩岸文創産業的發展與合作,正有大好契機。文章指出,就文創産業發展而言,兩岸各有優缺點,兩岸在文創産業上的合作也早有基礎,文創是經濟的寶藏。兩岸若能截長補短,共用語言文化互通的優勢,在文創産業上攜手合作,應該是互蒙其利。 

  社評摘編如下:

  臺灣的“黃金十年”政策與大陸的“十二五轉型計劃”,均將文創産業列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大陸預計文創産業于2015年産值至少佔GDP的5﹪;臺灣也在2010年通過“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法”,希望為文創産業提供更開放、健全的法制環境。在《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通過後,兩岸文創産業的發展與合作,現在正有大好契機。  

  就文創産業發展而言,兩岸各有優缺點。先談臺灣:臺灣擁有豐沛的人才與創意,正是文創生根最好的土壤;但另方面,臺灣的問題在於內需市場過小,導致人們的文化創意雖然活絡,但在産業化方面的進展受限。再來看大陸:大陸有廣大的市場與豐沛資金,且有豐富文化遺産與諸多歷史遺跡,這些都是文創産業的最佳硬體條件;但由於智財保護不足,不能很好地鼓勵人們進行創新。未來兩岸文創産業如能相輔相成,由大陸的資金與資源結合臺灣的人才與創意優勢,在市場上必然大有可為。  

  其實,兩岸在文創産業上的合作,早有基礎。臺灣的文創代表品牌“法藍瓷”以江西為基地。“法藍瓷”在江西,是一個“臺灣創意設計,大陸生産銷售”的範例,上海又是另一個例子。位於上海奉賢海灣區的“海峽兩岸文創示範園區”已經列入《上海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基地類》發展重點項目,高達5千畝的園區包含四個重點項目APP創意雲端發展中心、視覺特效後製作中心、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中心、魅力臺灣體驗中心,皆是臺灣可著力的強項,顯現該區爭取兩岸文創合作的雄心。  

  臺灣雖然無法以大量土地資金開發園區,也不合適以廉價勞力做為生産基地。但2010年,臺灣文創産業營業額約為6600億元新台幣,相較大陸2009年文創産業約8000億元人民幣,比例上臺灣並不遜色。而開放大陸游客來臺後,臺灣更努力借由大陸游客來臺的機會,發揮獨具文化特色。大陸游客來臺,除了對臺灣的美景印象深刻,更對臺灣人的熱情善良留下深刻印象,讓陸媒紛紛讚美“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臺灣的文化體驗,對大陸確實具有吸引力。  

  最近倫敦奧運圓滿落幕,奧運的各項活動,從戲劇、文學、音樂、表演……無一不顯示英國的文創産業實力。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但曾經,英國對世界最大的輸出産品,卻是披頭四的唱片。這也説明瞭,文創是經濟的寶藏。兩岸若能截長補短,共用語言文化互通的優勢,在文創産業上攜手合作,應該是互蒙其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