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島內企業倒閉潮可能帶來失業高峰

2008年12月03日 14:00:00  來源:
字號:    

  金融海嘯的衝擊,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島內許多中小企業遇缺不補、裁員減薪、歇業關廠、甚至倒閉。在此情況下,就業機會當然大幅減少,失業率也逐月攀高。根據臺灣“主計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臺灣10月失業率飆升至4.37%,已經連續四個月達到4%以上。由此趨勢觀之,未來勞動市場情況勢將更為險峻。尤其若以廣義失業率來看,當前的失業率水準更高達5.73%。 失業率問題實不容輕忽。

  根據臺當局“主計處”發佈的新聞稿,島內10月失業人數為47萬6千人,較上月增加1萬2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分別增加2萬1千人與1千人,因初次尋職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則分別減少8千人與2千人。由此項數據可知,巨幅增加的失業人潮主要來自於企業裁員及關廠,而此顯然是大環境景氣不佳所致。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天發表特稿文章評論説,當前臺當局已經推行的諸多方案,包括增加公股行庫對中小企業放款量3,000億元(新台幣,下同)及6,000億元的“大企業救災計劃”、“短期促進就業措施”、“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以及“立即上工計劃”,均是在此精神下挽救失業的舉措。我們認為欲舒緩短期失業攀高的困境,臺當局的方向沒錯。尤其是透過公股行庫對企業直接紓困及利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高擔保額度,並同步展延舊放款及新增融資,避免銀行雨天收傘,確實有效減緩企業短期資金週轉的壓力。亦可減緩因龐大的企業倒閉潮可能帶來大規模的失業人數。

  另外,主計處之新聞稿亦指出,按教育程度別觀察,臺灣島內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43%,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93%,均高於整體平均的失業率水準,大學教育的普及使得失業族群産生高學歷化的現象;而按年齡層觀察,15至24歲年齡者失業率12.79%;25至44歲年齡者失業率4.15%;45至64歲年齡者失業率2.79%,顯示島內年輕族群一方面因無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多為臨時雇工,在不景氣的時候普遍成為高失業率的一個族群。

  評論説,針對當前逐漸飆升的臺灣失業率,解救方法無他,不是增加工作職缺、提高就業機會,就是阻止企業倒閉、減少失業人數。這是經濟大師馬歇爾(Marshell)那把“供需剪刀”早就告訴我們的道理。誠如前言,臺當局當前除應積極提供短期就業機會外,更應全力避免企業大規模倒閉潮的發生;同時應積極輔導年輕族群再進修、參與職業訓練課程、或自行創業,避免失業人數擴大,如此方可有效解除險峻的失業困境。 (作者 吳孟道 有刪節)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