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素人神話”破滅

2016年04月27日 16: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網日前發表臺灣問題專家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説,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近一年半以來,頭頂上的光環逐漸褪色。最近島內民調顯示,他的不滿意度升至42%,首度超越下滑至38%的滿意度,呈現“死亡交叉”,使得藍綠陣營有意于2018年角逐臺北市長的政治人物躍躍欲試。2014年11月臺北市長選舉柯文哲以“政治素人”之姿大贏“政二代”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2015年3月就職百日的民調更顯示他的滿意度超過8成,如今一年後滿意度只有就任初期的一半,顯示柯文哲已從雲端落入凡間,其“素人神話”宣告破滅。

  柯文哲參選時獲得不少臺北市民青睞,主要因為他是“素人參政”,打破了臺北市長久以來由藍綠陣營輪流“坐莊”的慣例,給選民耳目一新的新鮮感。然而,新鮮感是有時效性的,當“保鮮期”一過,冷靜過後的臺北市民才逐漸看清柯文哲的“真面目”。從“五大弊案”、“波卡事件”、颱風天指揮不當、交通堵塞、大巨蛋停建等一系列爭議事件可見,柯文哲説多於做、口無遮欄,而且常常推卸責任。島內輿論指出,柯文哲靠販賣脫口秀的演技已到了臨界點。

  去年1月柯文哲新官上任三把火,誓言要徹查臺北市前任市長任內的“五大弊案”:“遠雄大巨蛋”、“美河市”、“太極雙星”、“松山文創園區案”、“三創資訊園區案”,還聲稱要讓曾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清廉破功”,並專門成立“廉政委員會”負責查案。當時其“如果這不是弊案,什麼才叫弊案”一度成為“名言”。但到了5月,柯文哲便自打嘴巴,公開承認“每件都合法,但都不合理”。至今“五大弊案”已不了了之了。相較于一般政治人物,柯文哲確是敢言敢行,但這不等於可以隨便給別人扣帽子,尤其作為一市之長,若言辭隨便,必會引發紛爭。去年他稱“被殖民越久越進步”、把英國議員克雷默贈送的懷錶説成是“破銅爛鐵”、“郵局消失論”就備受輿論抨擊。臺媒指出,柯文哲談起醫護專業,絕對是專家;但他絕非全才,事事都懂,自稱智商157的柯文哲喜歡發表意見,有些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不少流於刻薄、無知,不得不對外道歉。失言、道歉的迴圈,不僅折損威信,也破壞形象。

  最為人詬病是今年初臺北市交通堵塞的問題。據説,柯市府如火如荼地打造自行車道,但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大動作施工造成嚴重塞車,民怨載道。媒體質疑柯文哲鼓勵市民使用綠色交通工具、大眾交通工具的同時,卻又不斷説取消捷運車費優惠、提高巴士車費,根本就是自相矛盾。而這不過是柯市府“草率施政”的冰山一角。

  去年以來臺北輿論對柯文哲讚少彈多。或許有人認為,柯文哲畢竟是政治素人,輿論應給其更多時間熟悉政務。但臺北市不是白老鼠,柯文哲現在的職業也不是醫生,作為臺灣政治經濟之首的臺北市真能經得起被實驗的代價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