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立院”大洗牌 蔡英文權力直逼兩蔣?

2016年02月03日 09: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3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2月1日,臺“立法院”新一屆“立委”報到就職。當天最受矚目的除了新科“立委”之外,就是新一屆正副“院長”的選舉,這次選舉影響未來四年“國會”政治生態走向,尤其對於已經贏得“總統”選舉的民進黨而言意義重大。不出意外,民進黨籍“立委”蘇嘉全、蔡其昌順利拿下“院長”“副院長”,宣告民進黨正式實現完全執政,這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由非國民黨籍人士出任“立法院”最高職務。以蘇嘉全為龍頭的新一屆“國會”會有怎樣的不同?未來四年的“國會”政治生態將如何演變?

  民進黨完全執政,蔡英文達權力巔峰

  新任“立法院”院長蘇嘉全是民進黨資深政治人物,曾任兩屆屏東縣縣長、“內政部”部長、“農委會”主委及民進黨秘書長,政治履歷豐富。他于2010年空降綠營艱困選區大臺中市,面對當時市長胡志強的高人氣毫不畏戰,從民調落後百分之三十到開票僅小輸胡志強3萬票,可見其選戰的實力堅強。2012年他還被蔡英文延攬出任大選副手,雖然最終落敗,且選戰中蘇嘉全的農舍爭議也影響選情,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蔡英文對他的信任。此次“立院”龍頭之爭,綠營還有柯建銘、陳明文兩位強棒,最終卻是蘇嘉全在蔡英文的支援下出線,顯示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掌控非常牢固。蘇嘉全出任“立法院長”,代表蔡英文穩住了“國會”這一板塊,以蘇嘉全濃厚的英派背景,可以預見未來蔡英文對“立法院”的掌控將基本沒有障礙,可以完全貫徹自己的意志與理念。

  此次“立法院”副院長由民進黨籍“立委”蔡其昌奪下也意義重大。蔡其昌為新潮流係成員,也是民進黨內重點栽培的新世代。曾任前臺中縣民政局長、兩屆“立法委員”,此次參選連任臺中市第一選區(大甲、梧棲、清水)“立委”,一舉擊敗國民黨候選人顏秋月並領先達3萬票,展現他雄厚的基層實力。新潮流係一向支援蔡英文,甚至在很多大型選戰中都為蔡英文操盤。這次蔡其昌當選“副院長”,不僅代表民進黨中生代的崛起與壯大,更代表新潮流係的實力在“立法院”的體現。在民進黨68席的絕對多數下,“正副院長”均由蔡英文人馬出任,意味蔡英文的權力達到巔峰甚至直逼兩蔣,未來蔡英文在“立法院”幾乎不會受到阻礙,民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可以得到完全貫徹,臺灣也將迎來蔡英文完全執政的時代。

  國民黨淪為在野黨,監督功能弱化

  此次國民黨“立委”席次銳減到35席,痛失“立法院”正副龍頭,王金平也只能當陽春“立委”。失去了“立法院”的主導權,國民黨在政壇中扮演的監督者的角色也將大大弱化。即使在陳水扁執政8年期間,藍營仍維持“立院”多數並掌握正副龍頭,對於民進黨的政策和理念起到實質監督與制衡的作用。但此次國民黨的席次甚至少於總席次的三分之一,基本難以對民進黨産生任何制衡作用。如果民進黨要強行以人數優勢進行表決,國民黨根本無法阻擋。國民黨在未來不僅淪為在野黨,還是“國會”少數黨,影響力大大減弱。

  民進黨即使在2008年席次只剩27席,卻能通過霸佔主席臺、癱瘓議事等方法阻擋國民黨的法案過關,讓國民黨的多數優勢無法發揮,服貿等議案長期被擱置,施政績效大打折扣。如果在新一屆院會中,國民黨沒有強有力的黨鞭,黨團也沒有展現出團結、強硬的作風,還是一如過去一樣懦弱、無能的形象,那整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可能是一盤散沙,發揮不出任何監督的作用。失去監督的民進黨將會在“總統”“立院”不受任何制衡,這對於臺灣社會的進步和兩岸關係的發展都是相當大的警訊。

  小黨不可忽視,“立院”關鍵角色

  新成立的時代力量此次一舉拿下5席,親民黨也依舊保持3席戰力,無黨聯盟1席加入親民黨黨團運作,另一席無黨籍趙正宇加入民進黨黨團運作。由於“立法院”採取政黨協商制,重大議案須經各黨團協商簽字才能通過。因此小黨團仍在“立院”政治生態中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時代力量在這次選舉中作為民進黨的側翼,在很多選區得到民進黨的支援與禮讓,成功拉下多位國民黨資深“立委”,一舉成為“立院”第三大黨。此次正副龍頭選戰,時代力量的5票全部投給民進黨籍蘇嘉全、蔡其昌,可以看出目前兩黨之間仍是緊密的盟友關係。但時代力量堅持臺灣民族主義,政治光譜屬於極左翼,且多位重要人物還曾表態支援“廢死”,這些立場都與民進黨中間偏左的立場有很大區隔。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還表示,時代力量選後將回歸在野角色監督蔡英文政府,意味著對於蔡英文力推的法案時代力量不會照單全收。未來時代力量與民進黨除了盟友關係,還可能轉變為競爭關係。

  親民黨未來的動向也引人矚目。親民黨雖一直被歸為泛藍,但最近幾年卻與民進黨越走越近,“橘子變綠”的趨勢也非常明顯。“立委”中選舉部分選區還獲得民進黨禮讓,民親兩黨同組進步大聯盟,帶給國民黨極大壓力。但畢竟兩黨的核心思想、理念論述有天壤之別,過去同為在野黨之間有合作關係,現在民進黨完全執政,親民黨可能會對民進黨的執政進行監督,兩黨關係可能不會如同以往以合作為主。此次正副“院長”選舉,親民黨並沒有支援民進黨提名的人選,而是自己另推人選,顯示親民黨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會做民進黨的附庸。未來在面對以民進黨為主導的強勢“國會”時,親民黨也可能會與同為泛藍的國民黨進行合作,共同監督民進黨的施政。

  此次新“國會”正式就職,代表著民進黨第一次成功實現完全執政,也代表臺灣實現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國會”的全面輪替,影響重大。不出預料,未來四年“立院”將會在民進黨強勢主導下為蔡英文的政策背書,蔡英文的意志將得到全面貫徹。淪為少數黨的國民黨則可能會放低身段,與其他非民進黨勢力進行合作,共同監督民進黨的施政。小黨也希望發揮自身的杠桿作用,成功在兩大黨之間取得話語權。新一屆“立法院”政治生態丕變,對於臺灣政治未來走向與兩岸關係的影響非常值得觀察。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