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民黨豈能也“去中國化”

2016年01月25日 08: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5日發表評論説,中國國民黨經過臺灣選舉慘敗的打擊後,數位年輕黨員提出了改變黨名、去除現有中國國民黨名稱的“中國”兩字,這應是代表部分黨員的想法。顯示民進黨上次8年執政全面“去中國化”,再歷經國民黨8年執政又未加以有效導正,使得國民黨內一些黨員認為黨名背著“中國”兩字,是壓力而非助力。

  然而,如果國民黨按此改變了名稱,反而證明了民進黨等“臺獨”勢力推動“去中國化”的“正確性”,其後果將是國、民兩黨競相以“去中國化”為“愛臺灣”的表現,兩岸的疏離必更強化,雙方的敵對隨之升高,從而不利於臺灣所需的和平環境。

  2000年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黨內即有拿掉黨名中的“中國”兩字之議,幸經連戰主席堅定了立場。其後再經2004年、2008年、2012年的大選,證明黨名無關成敗,於是未再有改變黨名的聲音。如今選舉失利,把問題指向黨的名稱,並非對症下藥,甚至是下錯了藥,亦即是對民進黨“拿香跟拜”,那就只會助長民進黨長期執政。

  改變黨名必須修改黨章,於是黨章中的所有民族意識、“中國”元素都將面臨去除,焉知如此不會使得大批甚至過半黨員出走?去年“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大敗,以及此次慘敗,正是因為上百萬支援者未出來投票,誰敢保證黨名“去中國化”後,這些原來的支援者會站出來?誰又敢説他們失去投票熱忱是因國民黨沒有“去中國化”,還是黨自己沒有建立中心思想及走群眾路線?

  何況臺灣面臨著關鍵性的兩岸問題。各方都對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的兩岸關係憂心忡忡,這也是未來國民黨在野後能夠展現愛臺護臺能力之處。如果去除“中國”兩字,國民黨僅余的強項也大不如前,這就不只是黨的力量削弱,而會加重整個臺灣因應兩岸問題的困境。

  在一年中三次重要選舉均重挫的國民黨,應該正視過去8年執政未能導正“去中國化”,而不是也隨波逐流,那只會使自己在危機中又製造分裂。“去中國化”絕不是國民黨再起的出路,反而會走入死巷。這非常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