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的政策就是“説不清”

2015年12月29日 13: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9日發表評論説,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首場政見發表會與首場辯論會,皆已在日前落幕。分別代表國民黨、民進黨及親民黨的三位參選人朱立倫、蔡英文、宋楚瑜,均針對兩岸、經濟發展、縮短貧富差距等議題,闡述政見,並就彼此的強、弱點進行攻防。可惜的是,專家學者與媒體評論,普遍認為各參選人未利用辯論場合,清楚説明自己的政策。

  尤其是蔡英文,不僅被競選對手朱立倫批評,對關鍵問題採取一貫閃躱、回避的態度,連旁觀的工商界人士也都認為蔡英文在許多問題都講不清楚。例如,臺北市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應傑,就認為蔡英文對“九二共識”仍閃爍其詞,甚至對攸關臺灣經濟的貨貿、服貿問題也都模糊帶過;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觀察,蔡英文回避問題的程度較多,勢必有減分負面效果。

  為何蔡英文會對許多關鍵問題説不清楚,是因為她思路不夠清晰嗎?當然不是,否則她又豈能從臺大法律系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一路念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之所以説不清楚,是因為想要隱藏自己的立場,進而讓選票最大化,取得執政權再表露立場。只是如此怎麼對得起那些被其模糊立場迷惑,而投票給她的選民呢?

  以兩岸關係為例,蔡英文在出席“臺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工商團體座談時指出,主張維持現狀是維持“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也會以民意作為兩岸政策的依歸,“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到了政見發表會時,蔡英文承諾處理兩岸關係的3點原則已變為“溝通、誠信、不為選舉操作”。同樣是處理兩岸關係的3原則,都可以有如此大的差異,又有誰能明白?

  此外,蔡英文也強調她所説的“維持現狀”和馬英九的“當然不一樣!”她的“維持現狀”是“民主透明、人民參與,不是黑箱作業,更不是民主倒退”;也是“維持公平正義、是全民共用,不是少數人寡佔,也不是權貴壟斷”;是要確保臺灣人民的選擇權,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將會限縮人民的選擇空間。

  同樣服膺“中華民國憲法”,為何會有確保與限縮選擇權之別?更何況在短短幾天之內,賦予“維持現狀”如此多的內涵,試問誰弄得清楚何者才是真正的意涵呢?偏偏蔡英文對外表示,若當選後會成為最會溝通的領導人。連訊息都表達得如此不清楚,試問要如何成為最會溝通的?難道是因為認為篤定當選,就可以如此語無倫次嗎?

  至於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問題也是如此。蔡英文在辯論會中表示,進口産品應參照日韓標準,並從源頭、加工到製成“一路標示到底”。然而在會後記者會,立即變為“這些都言之過早,貿易談判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産業有競爭力,讓自己的管理機制能完全到位。”不是已經要參照日韓標準了嗎?怎麼又言之過早?若是日韓標準是談判底線,豈能提早泄漏?

  政見如此不清楚的參選人,卻能擁有最高的民調支援度,百姓當真不在乎把票投給不知要將臺灣帶向何方的參選人嗎?即使不為自己這一代想,也該要為下一代想,不是嗎?臺灣原本有機會在李登輝執政的時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然而因為“戒急用忍”政策,使臺灣錯失機會,十分可惜。

  如今好不容易因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讓臺灣有機會可以利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勢頭,成為由中國大陸通往世界、世界通往中國大陸的樞紐,為臺灣經濟再注活力。若因為政策模糊不清而再次喪失機會,機會將很難再來,年輕一輩在投票時,更當深思。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