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大選”辯論 交鋒兩岸話題

2015年12月28日 10:2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朱立倫:峰會“常態化”

  宋楚瑜:“兩岸一家親”

  蔡英文:依舊打太極 

  12月27日下午2時,臺灣地區“大選”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登場,兩岸話題成為辯論會上的交鋒熱點。這次電視辯論由傳統的“四報一社加公視”、三立電視臺等9家媒體聯合主辦,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分別就兩岸關係、兩岸經貿等議題闡述政見,回答媒體提問。

  談兩岸關係:

  繞不開“九二共識”

  首場辯論時間為125分鐘,第一輪由國、民、親三黨候選人“申論”;第二輪媒體提問;第三輪是三黨候選人“交互詰問”;最後一輪則是各自提出“總結”。在參選過程中,蔡英文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一直模糊不清,此次辯論更是難逃要求表態,但無論面對媒體提問還是朱立倫的詰問,蔡英文依然打著太極,最後只撂下一句:“‘九二共識’是選項,但非唯一選項。”

  而朱立倫早早就對兩岸關係表了態。他在12月25日晚舉行的“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説,如果勝選,一定在公開、透明、公平狀況下進行兩岸事務,還會讓兩岸領導人高峰會“機制化”和“常態化”。他説,兩岸須走向和平雙贏,臺灣不能是麻煩製造者,不能回到“不確定”時代。

  宋楚瑜則強調主張“兩岸一家親”。他説:“我支援‘九二共識’,我要提醒的是,我們看到了‘馬習會’後,兩岸已經有了重大突破、變化,過去我們看到的是相互攻擊,現在放下武器相互合作。”他説,勝選後將秉持安全性、自主性、獨特性與公平性四個原則,組織大聯合“政府”。

  談兩岸經貿:

  結合陸企擴市場

  在媒體提問環節,有臺灣媒體提問3位候選人:兩岸政策為何?兩岸和平紅利如何全民共用?臺積電最近宣佈要登陸、紫光要參股硅品,請問如何面對席捲全球的紅色供應鏈?

  對此朱立倫説,我們不怕紅色供應鏈,美國、日本、臺灣有供應鏈,大陸也有可能有供應鏈,我們該通過具體經濟政策來強化合作,結合大陸企業擴大市場,讓臺灣産業重新起飛。

  蔡英文還是對大陸有防範心理。她説,我們不排除大陸在臺灣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但臺灣必須跟國際接軌,不是單單跟大陸綁在一起。否則對臺灣整體産業來講是不利的。

  宋楚瑜則強調要好好溝通,不管是紫光來臺也好,還是臺積電去大陸也好,重要的是好好溝通談判。

  還有一些媒體的提問涉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服貿、貨貿。對此朱立倫説,國民黨一直支援監督條例,但民進黨18個月來都不願審議,説不要急。但“蔡主席不急,人民很急,企業很急”,希望趕快通過所有監督條例,儘快談判。而蔡英文表示會把兩岸監督機制列為優先法案,在這一機制下去進行貨貿、服貿及談判審查,但在談的過程中要有立法機構監督。宋楚瑜的回答則是要尊重臺灣民意。

  副手辯論:

  既有攻擊也博感情

  這屆“大選”電視辯論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由副手先上場交鋒。根據安排,12月26日先行舉辦副領導人候選人辯論,12月27日、明年1月2日再分別舉辦領導人候選人辯論。據悉,這樣的順序是民進黨提出的,國民黨為讓辯論成局,最終同意。

  26日的副手辯論會上,既有劍拔弩張的火藥味,也有候選人“柔性身段”博感情。比如宋楚瑜的副手徐欣瑩以在臺灣熱播的《瑯琊榜》中“靖王”一角自比,稱其“不太會説話但一直在做事”;朱立倫的副手王如玄就日前沸沸颺颺的“軍宅案”再次道歉,並凸顯自己作為律師為女性和弱勢群體發聲的過往;蔡英文的副手陳建仁則大談自己擔任當局衛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時抗擊非典的功績。3位候選人也時不時瞄瞄“小抄”,顯然對相關議題已經做好沙盤推演。(雷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