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民進黨不應以義和團精神看待陸資

2015年12月17日 09: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大陸紫光入股硅品以及南茂的新聞又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有一些學者召開記者會,反對臺當局開放陸資進來投資半導體産業。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評論指出,“紅色供應鏈”,或者説“紅潮”,最近這一兩年成為産業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少媒體都在探討其對臺灣産業的威脅。在探討這個現象前,我們應先了解,紅潮為什麼會發生。

  其實,紅潮之所以發生,首先是大陸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上世紀80年代末期,兩岸開始開放之後,剛好勞力密集的臺灣傳統産業已無法在臺灣維持競爭力,於是紛紛外移到大陸,開創了事業的第二春。只是,大陸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各個産業呈現旺盛的生命力,並且開始威脅到臺灣的産業。最先碰到挑戰的,就是到大陸發展的傳統産業,他們必須轉型升級,否則在大陸也會被淘汰。傳統産業之後,接下來就是電子産業。

  大陸發展電子産業,有兩大助力,一是政府補貼,二是市場規模。大陸的電子産業發展得比較晚,大概是在1996年才開始和跨國企業合資設立一些半導體企業,不論技術與管理,都相當落後。在資本密集的電子産業中,如果沒有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很難過關。就以面板業來説,當初京東方也是在21世紀開始著手成立面板事業,那時遠遠不是臺灣面板業的對手,那時候如果民進黨當局開放友達等面板廠到大陸去發展,那恐怕就沒有今天的京東方了。如今,京東方市值已超過1000億人民幣,而友達、群創兩個市值加起來,不到2000億台幣,連京東方的一半都不到。

  這幾天,大陸紫光入股硅品以及南茂的新聞又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民進黨對此一事件的反映相當制式,該黨“立院”黨團要求臺當局不得開放陸資投資半導體産業,而且,“經濟部”在向新民意組成“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前,不得許可該項投資案。日前也有一些學者召開記者會,反對臺當局開放陸資入臺投資半導體産業。

  這些學者擔心技術外流,然而,這些技術是臺灣所獨有嗎?就以面板産業為例,當初就是擔心技術外流,限制面板産業到大陸投資,但京東方不是也站起來了嗎?我們認為,不論民進黨或是一些學者,都是以義和團的精神來看待兩岸的經貿關係,於是反服貿、反貨貿、反陸資、反紅潮。然而,從歷史的教訓可知,經濟邏輯的運作遠遠大於意識型態邏輯。明年就要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了,但民進黨面對紅潮來襲,除了義和團的精神和口號之外,始終沒有提出因應的戰略。

  臺灣過去的經濟奇跡,不是建立在義和團精神之上;臺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卻可能毀於義和團之手。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選民就看不清嗎?難道這就是臺灣的宿命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