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逃避無法掩飾蔡英文政策空心的事實

2015年12月14日 09: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12日發表評論説,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雖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最後階段,或許是民進黨提名人蔡英文的聲勢獨走,使得選戰不見往常熱絡,卻也讓她有了躲避政策説明的漏洞。

  如果説,辯論是島內民眾認識及了解各黨候選人個人特質及政策的最佳方式,則參與電視辯論會就該是每一候選人面對選民、接受檢驗的基本義務,而不是以任何理由閃躲。凡事都學美國的民進黨,豈能以哪家電視臺應主辦辯論會的技術性問題為由,意圖逃避選民的檢驗?如果蔡英文真的對勝選信心滿滿,該當展現“兵來將擋”的氣勢,不怕對手挑戰,以自信贏得民心,方能成為足以承擔重責大任的領導人。

  任何關心臺灣發展的人士,無不同意兩岸關係是最影響臺灣生存的關鍵政策之一。兩岸互動如果穩定,則臺灣的對外關係就能平穩開展,反之則臺灣深受其害,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為了臺灣而與大陸為敵。

  檢驗蔡英文的兩岸及南向政策,除了“空心”兩字,民眾真的很難找到另一個字眼能貼切形容她的敷衍及便宜行事的高傲心態。對照她喊得震天價響、要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的口號,根本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以民進黨目前的選戰策略來看,蔡英文分明想主打內政議題,藉此偷渡其兩岸及“外交”政策,避免自曝其短而失分。當勝選後,再以獲得多數民眾付托為由,大行其“臺獨”政策。

  首先,面對國民黨或外界質疑其兩岸政策的基礎,除了“維持兩岸現狀”、“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等制式回應外,蔡英文或民進黨至今仍無法提出一個足以説服民眾、令人放心的兩岸論述。

  試問,要“維持兩岸現狀”這個軀幹,也總該有個骨架支撐著吧!蔡英文除了囈語般地重復“維持兩岸現狀”外,她根本沒有中心思想,更缺乏足以讓人信服的具體政見,甚至企圖一方面搭馬當局辛苦打下的兩岸便車,一方面淡化、甚至是污衊馬當局的兩岸政績。

  其次,蔡英文提出的南向政策,根本是李登輝的政策翻版、毫無新意。蔡英文想跳脫臺灣依賴大陸市場的想法是可理解的,但她以為東南亞國家會不顧大陸反應、張開雙手歡迎臺灣投資,則根本是一廂情願的阿Q心態。

  評論認為 ,大陸正與東協國家洽談“區域全面性經濟夥伴關係”(RCEP),希望明年能成功,藉此擴大大陸在東協的影響力,以抗衡美國主導的TPP。而東協國家面對中共及美國的兩強競賽,無不採取“經濟靠大陸、政治靠美國”的避險策略。倘兩岸關係處於緊張態勢,東協國家斷不可能輕易全盤接納臺灣,這早已是國際共識了,只有民進黨視而不見。

  我們當然樂見臺商在全球攻城掠地、拓展商機,但我們也不會天真以為,兩岸及外交事務可一刀切:沒有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絕不可能有“國際空間”可言。蔡英文明明欲沿用馬當局的成果,卻仍不願鬆口承認。大陸已經是東協國家的第一大市場,而臺商在當地的影響力早已不若以往了。這都是民進黨刻意忽略的真相。

  我們必須提醒民進黨,一個逃避兩岸互信的南向政策終將註定失敗!

  民進黨很明顯地希望降低兩黨對決的熱度,以護送蔡英文安穩過關為第一要務,至於是否應讓民眾了解其政策,就不是他們關心的焦點了。對於如此盲目無知的政黨,民眾應有覺醒,多方施壓,要求蔡英文説清楚、講明白,而不是含混其詞,因為臺灣的未來是不容敷衍了事的。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