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大陸學子為何不願赴臺?

2015年12月14日 09: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星島日報》11日發表評論指出,由臺灣7所大學學生會聯合主辦、近40所大專院校學生共同參加的“2016大選青年對談”,唯獨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因南下輔選行程,而由副手陳建仁替身代打。蔡英文確實可以主觀上認定,青年選票對她而言已是囊中物,所以她現在的首務是全力為黨籍“立委”輔選。

  朱立倫與宋楚瑜在現場所開的政見支票,不論學費凍漲、學貸免息、産學合作,都是老生常談,不見另辟蹊徑的銳意,也沒人敢直面教改的失敗,回應學生、家長渴望恢復聯考的意見。

  由於少子化、招生不易,臺灣可能將有三分一的大專院校面臨關閉退場問題。本來兩岸間具有同文同種的優勢,陸生赴臺就學正好可以補充臺灣生源的不足,支撐臺灣高等教育體系,並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然而,2008年底臺灣針對開放陸生赴臺就學的“三限六不”把關政策,卻令招生效果大打折扣;雖然2014年2月政策部分鬆綁,但多數陸生仍裹足不前。

  如今綠營一方面在“立法院”杯葛將陸生納入健保,另一方面蔡英文又説,她當選後不會減少陸生赴臺人數。然而民進黨不肯比照外生,對陸生一視同仁;前兩日還擬將外籍生比照陸生,取消政府對外籍生的健保補助,形同開人權倒車,也不管大陸早在兩年前就已將所有臺生納入城鄉醫保的對等待遇。

  在臺灣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24年後的今天,陸生已不被視為叛亂團體潛伏登臺的“匪諜”。不讓陸生納入健保,絕對會讓陸生有感,這個明年可能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對他們是排斥且不友善的。臺灣大學政研所陸生張逸帆日前以《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們從未向你們乞討》為題,在臉書上貼文指出,他無法忍受“在一邊肆無忌憚辱罵著你的出身,一邊又以文明先進自居的社會生活下去。”並直言“真誠地告訴想來臺灣求學的學弟妹兩個字:別來!”

  或許民進黨會感到正合我意吧?

  照常理推論,能赴臺就讀的陸生多畢業于大陸名校,且在學費自籌又沒有獎助學金、也不能打工的情況下尚能負擔得起費用,一般而言家境都不會太差,否則也支應不來。綠營不必以小人之心,認為他們會貪圖臺灣健保的醫藥給付。更何況這些陸生多半正值18至30歲的年紀,並非頻用健保的中高齡群體,歧視對待,實在有違民主進步象徵。

  如果沒有學生,就沒有學校、更沒有老師存在的必要,奢談係所整合、教研分離,都是浪費口水。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