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雷人官微能否多一些推己及人的體貼

2015年12月02日 1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一位母親在北京地鐵上哺乳被拍照發到微博,並被“北京往事網站”官微批為“裸露性器官”,引發爭議。昨日,當事母親稱此事已對其生活造成困擾,其丈夫準備打官司維權。拍照博主在被網友聲討後終於道歉:“我應該理解那位媽媽的行為,再次説聲對不起。”(2015年12月1日華商報)

  一則母親在北京地鐵上哺乳,並被批“裸露性器官”,被拍照發到微博的消息將人們的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人們對拍攝者亂噴無恥的同時,不禁要問:如果你覺得不妥,為什麼不是幫這位女性遮擋一下,而是將某種尷尬暴漏在網路之上?

  孩子餓了要喂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本無可厚非。母親哺喂孩子,是原始的偉大的讓人動容的畫面,在汶川地震時,女民警蔣曉娟看到不少嬰兒因與母親失散而嗷嗷待哺,她主動為來自北川、平武重災區的9名嬰兒喂奶,這一場面讓無數人動容,且被很多媒體爭相報道。筆者認為,這種充滿正能量的報道,具有積極的輿論導向,應用於社會,讓“正能量”在人民群眾心中發揮真正的“力量”。但是,本案例中的拍照博主和“北京往事網站”在公眾平臺上發佈普通婦女喂奶的照片、且語言惡劣,絕不是正能量的傳播,那麼意在何處呢?

  筆者認為,此舉是拍照博主和網站的“獵奇”心理在作祟。無非就是那些無聊人士,在無聊之中挑撥的是非,在刷自己的存在感的同時,來吸引無數獵奇的讀者們,就是讓大家抓緊時間多看幾眼的同時,更多的來關注拍照博主和網站,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以後很少再能捕捉到吸引人們眼球的新聞事件了。

  如果説拍照博主發照片可以理解為提醒政府的公共服務做的不到位、需要增加足夠完善的母嬰室的話,那麼照片上的文字是不是可以附加上:“在公共場所多具備些‘母嬰室’之類空間”的文字,可是網站卻寫到:“你在地鐵上這個樣子真的好嗎?這裡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你這麼做真的好嗎?”這樣的雷人的話語就把資訊傳播者的用意暴漏的一覽無余了。一句“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就能讓人看出,説這話的是一個很有地理優越感的人,絲毫沒有人性的溫度,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

  也許是我們的公共設施還沒有健全到讓每個人都滿意的地步,還沒有完善到讓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自己的道德制高點。那麼,請非禮勿視好嗎?非要把人家給孩子哺乳的人之常情的事拍下來,還發到網上。利用照片命題,還整出個大討論,這樣的人的心態真是齷齪,卑鄙無恥。古語有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我們應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同時也要“推己及人”,千萬不要像本案例中的人那樣,為了自己的目的,將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曝光在公眾之下,因為此行為是有悖于倫理道德、有悖于社會公序良俗的。(台灣網網友:孫亞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